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整容塑形,打造美丽乡村
2020-01-19 08:40:00  来源:徐州日报  

  ◎通讯员 尚庆迎 魏朝星 徐报融媒记者 胡明慧

  汉王镇汉王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柳泉镇北村村上榜“全国生态文化村”名单,伊庄镇倪园村成为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去年以来,一批“国字号”荣誉不断为美丽铜山加持,精心描绘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铜山模式”叫响全国。

  “百千万”工程,让乡村颜值“美”起来

  每当华灯初上,汉王镇到处流光溢彩,在宽广的紫山文化广场,人们载歌载舞,写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硕大宣传牌成为这一切的主题背景。

  “这还是乡村吗?简直是童话世界!”游客们边拍照边发朋友圈。

  几年前,紫山村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山村,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背后最大推力就是铜山实施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千万”工程。

  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作为经济强区的铜山如何答卷,考验着系统思维能力和执政情怀。

  “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工程,是统筹城乡的龙头工程,是优化农村环境的生态工程。归根结底是改造城乡、重塑社会的筑梦工程。”这是铜山区委书记王维峰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刻认识。

  “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作乡村振兴的第一仗来打、全面融入中心城市一号工程来做!”2018年以来,一场“大格局谋划、全覆盖整治、高境界提升、深层次推动”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集中居住”“百千万”工程在铜山全面打响。铜山把1272个自然村分成三类,对百余个基础较好的村,按照有标准道路、有绿化亮化、有供排水系统、有服务场所、有厕所革命、有河长路长、有保洁体系、有富民产业、有信息网络、有清洁用能的“十有”标准全面提升;对千余个基础条件一般的村,按照无公共空间被侵占、无杂草丛生、无乱堆乱放、无黑臭水沟、无乱搭乱建、无裸露土壤的“六无”标准整治;对基础条件太差、群众搬迁意愿强烈的村庄和四类重点对象整体搬迁、集中居住。

  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是关键,铜山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在省级8000万元覆盖拉网引导资金的基础上,区财政安排5亿元资金进行奖补,撬动各地累计投入14亿元,实施全域整治,彻底让乡村旧貌换新颜。

  为彰显乡村特色,避免千村一面。铜山尊重农村生活习惯,不砍树、不挖山、不填塘,不盲目一刀切,不搞一步到位。一批规划专家、乡土专家、群众代表参与到设计中,分类打造出“城郊旅游型”“文化保护型”“水乡风情型”“山村风貌型”等不同类型的村庄,留住历史、自然、人文底色,彰显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风光。涌现出汉王紫山、峨山、南望,柳泉北村,利国西李,伊庄倪园、马集,三堡潘楼,何桥赵台等一大批“网红”村。

  棠张镇在逐步推动行政村全域化整治的基础上,坚持“用宜居留住乡愁、将文化融入生活”的导向,充分挖掘创建村的产业和文化特色,形成红色崔庄、锦绣铁营、孝道高庄、画中喻庄和绿屏后郎等5个文化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新型宜居乡村。

  连点成线、聚点成片。目前,铜山的百村示范全面完成,共创建示范村123个;千村整治即将全面完成;四类重点人群危房改造1137户全部竣工,刘集郭桥村、柳新魏庄、单集洪楼等集中居住区试点开工建设,加速推进。建成美丽宜居村50个,省市田园乡村7个。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环境署执行主任谢里夫在紫山村考察后,称赞“没想到中国的农村这么美!”

  环境美成花园,游客像蜜蜂一样被吸引过来,由此带动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农民从人居环境整治中实现了生活质量变革,找到了尊严,刷新了理念,鼓起了腰包。

  生态再造让田园大地“绿”起来

  青山迢迢汉风起,碧水悠悠楚韵香。行走在铜山的故道两岸、娇山湖畔、月亮湾里、悬水湖边,看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赏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绿水青山与现代风貌交相辉映,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相互融合,唱响一曲新时代田园牧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铜山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根本遵循。铜山大力实施天蓝、地绿、水清等系列工程,强力治污,划定生态红线,开展“二次进军荒山”等造林工程,建设生态廊道,吕梁山区森林覆盖率达76.2%,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11.6万个,高出世界清新空气标准7倍以上。

  小桥流水,枕河而居,是人们对美好乡村生活的诗意描述。苏北农村能否实现这样的田园梦想呢?如果你来到铜山的丁塘村、潘楼村、北村村,看到这里的潺潺流水,鸭鹅嬉戏,一定会感觉来到了江南水乡。

  乡村要实现生态宜居,优美水环境是重要一环。铜山把河塘治理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把“不填塘”作为硬性规定,该拆的拆、该挖的挖、该通的通,把河塘充分凸显出来,去年以来全区整治河塘1000多个。在偏远的单集镇新河村,一座取土坑、垃圾坑经过深挖及与主河道贯通,如今成为村前最亮眼的美景。村子东北角的一个死水塘也经过精心打造,安装上护栏、种上荷花,成为村子的美丽点缀。塘边居住的老人周洪景高兴地说,原先屋后臭水塘、门前养猪场,成天臭烘烘,现在河塘变美了、猪场变成了广场,出门就是风景。

  “要让农村的河道真正清起来,截断污染源是根本。”铜山水务局局长胡轶辉说。为让河水变清,近年来铜山建起15个镇级污水处理厂,投资1.6亿元实现镇区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处理率超过90%,目前正在把污水管网向村庄延伸,有条件的村建起小型污水处理厂,以彻底改变污水直排入河的历史。同时大力度实施生态补水、打通断头河等措施,让水串起来、活起来、动起来;区里每年拿出2000万元,实施河道市场化保洁。通过公开招标,把河道日常养护托管给专业保洁公司,同时利用河长制、湖长制对河道进行规范化管护;扭转以前重水下、轻水上的思想,将30%的工程资金用于河道景观化打造,实现建一处工程、造一处景观、治一条河道、成一道风景。通过综合施策,铜山乡村水环境得到根本提升,全区共建成水美乡镇3个,水美乡村30个。

  环境涵养文明,生态文化渗透进农民的日常行为中。铜山实施“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还田”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垃圾分类设施实现全覆盖,探索垃圾分类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同时,广泛开展最美庭院评比,去年评出50个最美庭院,把环境美的基因注入农民思想观念中。

  全区动员、全民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结出丰硕果实,2018年,铜山在全市率先实现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全覆盖,目前,倪园、丁塘等9个村获省生态文明示范村称号。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与蓝天、碧水、净土相依相伴,铜山乡村蝶变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心灵家园。

  公共设施补短板让农民生活“好”起来

  美丽乡村不能仅看颜值高,还要“里子实”,道路、饮水、教育、医疗、文化等都要“高配”,才能填平城乡落差,让农民真正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近年来,铜山从全面小康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的大局出发,瞄准农村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短板,舍得投入,不遗余力,久久为功。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是改善乡村基础条件的“硬杠杠”。以前乡镇修路,资金上地方“拿大头”,2017年开始铜山改变原有体制,在大力修铺城乡之间主干公路的同时,镇村公路修铺上由政府“拿大头”,对于经济薄弱地区则全部由区财政包揽。由此,乡村道路建设全面铺开,并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强力推进。仅去年,就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377公里,铺设村内道路200多公里,危桥改造106座,潘楼、紫山、孙湾等村铺上了柏油路。围绕道路,铜山着力提升农民出行条件,镇村公交开通率达100%,绿化、亮化工程也相应跟进,一条条“四好农村路”带给农民满满的获得感。

  为解决农民吃水难题,铜山投入12亿元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了农村与市区“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

  “厕所革命”不仅仅是解决农民的“方便”问题,而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抓手。铜山公厕、户厕“两手抓”,仅去年就建设水冲式公厕704座、户厕2万户,目前,抽水马桶、太阳能热水器、沐浴器等逐步成为铜山农民家庭洗手间的“标配”。

  瞄准农村痛点、堵点,农民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一系列民生实事工程在铜山铺开:两年新建、改建中小学和幼儿园77所,两年招聘教师1000多名;两年完成297座村级卫生室标准化改造;两年建成25家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两年建成142个村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两年铺设天然气高中压管道133公里;60%的行政村拥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聚焦民生短板,铜山拿出钉钉子精神,一锤紧着一锤敲,一村一村地实现环境的整体提升,一项一项地补上城乡公共服务的落差,一处一处地解决百姓遇到的难题。

  精神文化需求是当前农民的一大“刚需”。为补强阵地短板,2018年,铜山建成62个示范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文体活动广场,2019年实现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文体活动广场、自然村文化休闲广场全覆盖。为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出“广场舞大赛”“百姓春晚”“少儿春晚”“农民丰收节”“乡村音乐节”等文化品牌,发挥黄集面塑、汉王石刻、利国丁丁腔等乡村文化资源作用,教化群众、淳化民风。

  今年元旦,棠张镇沙庄村农民艺术团正式成立了。1月7日下午,记者看到艺术团舞龙舞狮队正在村文化广场上排练。“大年初二就要演出了,得加紧练,不能让大家伙失望!”队长张荣玉笑着说。今年春节,沙庄村除了舞龙舞狮表演,还有农民运动会、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我们准备了一周的‘文化大礼包’,打算让每一个村民都参与进来,叫做‘千人走上大舞台’!”沙庄村党支部书记吴学允兴奋地说。

  农村人居条件、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同步建设,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三美融合”,铜山大地正一步步变成人们向往的大花园、大果园、大乐园,农民幸福的大道越走越宽广……

责编:吴旻玥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