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中华民族历经风霜雨雪,在民族精神的感召和支撑下,于苦难中赓续不衰,在逆境中奋勇向前,披荆斩棘一路走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曾用“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阐释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这一论述是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继承升华,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努力探索的实践总结,照亮了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道路。
敢于斗争,勇于奋斗
敢于斗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回望历史,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凭借无坚不摧的斗争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向全世界生动诠释了中国气派。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全党必须安不忘危、存不忘亡、乐不忘忧,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振奋精神,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当然,这里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没有被打垮。全国人民毅然决然地投入抗疫斗争,以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以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以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迎难而上的无私奉献,以顾大局、识大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协作,以人民至上、依法治理、科学施策的理性作为,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将中国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无坚不摧的中国精神使我们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不会屈服和低头,都能够以顽强毅力从容应对,振奋起敢于斗争、勇于斗争、走向胜利的精气神。
善于团结,精于执行
团结就是力量。中国人民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近代以来,在外来侵略寇急祸重的严峻形势下,各族人民手挽手、肩并肩,英勇奋斗,浴血奋战,共同书写了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向努力,成功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风险挑战,跨过了一个又一个崎岖坎坷,用优异的成绩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精神。事实充分表明,困难和挑战越大,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中国善于国际团结协作,对外提倡和平发展政策,愿意与所有人分享全球化的成果,主张通过对话、合作与发展来解决冲突和争端,在互利合作基础上以更加开放、包容和平衡的姿态与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自己的崛起助力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国唯有本着命运与共的情怀团结协作,才能破解各种世纪性难题和挑战,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向前迈进”,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见,凝聚起强大精神合力,加强合作,共克时艰,维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甘于奉献,乐于逆行
回眸历史,民族危难之际,总有中华儿女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主动承担起民族、国家、人民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展现出伟大的中国精神。作为“三个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一直是中国精神最有力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勇担使命,勇敢逆行,引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并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在“和平”年代里,在祖国需要、人民需要的时候,总是有像钱学森、黄旭华、邓稼先等这样一群为代表的默默“逆行”者,为党、国家和民族奉献青春、才华,甚至生命。这些“逆行”,使得我们成功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危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的精神动力和鲜明写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正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平凡岗位上续写着不平凡的中国故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力量。
忠于责任,敢于担当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理念和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之一,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涵。长期以来,中国始终秉持大国责任使命,以团结、智慧、勇气,解答时代命题,展现时代担当。我们始终坚持在世界范围内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始终致力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利益。我们始终致力于构建同舟共济、休戚与共、携手共进、共克时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的共同发展繁荣,打造更加和平安宁、更加幸福美好的世界。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国精神鼓舞各国人民,中国经验为世界提供有益借鉴,中国力量为世界抗疫注入信心,中国展现出的大国担当和大国作为,得到世界范围内普遍的肯定与赞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我们要始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大力践行无坚不摧的中国精神,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矢志前进。
(作者徐祖武 张志建单位:徐州市党建学会,江苏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