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非遗+扶贫”——“徐州绣球”抛出指尖上的致富路
2020-10-14 09:27:00  来源:中国徐州网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民间艺人众多,不仅体现在徐州民俗博物馆等对外开放的文化街区,还体现在街道、小区。家住子房街道圆梦社区居民郭贯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不仅通过手中的绣球、香包工艺很好地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带动一批困难群众学习工艺,脱贫致富。

“绣球”是中国民间常见的吉祥物,原为壮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

郭贯男从十几年前开始学习和制作绣球,起初她亲赴广西,对当地的绣球进行了一番深入的研究。回来后,她多方研读绣球制作方面的书籍,仔细看后对于绣球制作有了自己清晰的想法:创意、制作出具有徐州特色的绣球,力求比广西绣球还要精美。

广西绣球由来已久,想超越难上加难,没有创新绝对不行。为此,郭贯男常常一个人呆在家里翻来覆去地做绣球,从面料、配饰上,从图案、形式上,从填充物上,不停地变换。“来回捣弄着,可以几天不出门。”她说,实在没招了,就去新华书店找这方面的书看,有时一看就是一整天。

经过半年多的潜心研究,郭贯男制作了一些绣球放置在家里,天天自己欣赏,不敢轻易拿出去给人看。后来,一位做布艺手工的邻居带了位韩国客人来她家,没想到韩国客人一见到她制作的绣球,竟非常喜欢,当即向她订购了一批。这给了郭贯男从未有过的创作信心。

由于制作精美,面料独特,郭贯男制作的绣球让“徐州绣球”的名气越来越响,慕名而来购买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在金钱和利益面前,郭贯男却始终保持着纯朴的性情,热心各种公益活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富有爱心的郭贯男积极参加云龙区红十字会组织的义卖活动,她拿出的几十件作品,没想到没出社区就被抢了个精光。

郭贯男说,自己的绣球、香包手艺的名气越来越大,离不开子房街道和圆梦社区的大力支持。为带动更多人了解和参与民间艺术,圆梦社区孵化出来的一支民间组织——云龙区民间艺术协会,由郭贯男担任负责人。每到周末,十几位居民不约而同来到社区,由郭贯男传授制作技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堂上,她讲得仔细,居民学得认真,大家都到了痴迷的程度。平日里,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提高技术、如何掌握制作技能。如今小区打牌赌博的少了,开展手工制作的多了,家庭越来越和睦。

更让人感动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制作绣球、香包,郭贯男还免费向一些下岗工人、孩子教授制作技艺。郭贯男不仅教会了学生们技巧,还带领着学生一起致富。她开网店,有厂家、商场会给她下订单,她就带着订单到课堂,手把手教会学生,让学生一起做,将订单分给大家一起赚钱。有一位名叫李芳的学生说:“因为在家里要照顾孩子,没有时间出去工作,但跟着郭老师学习做手工艺品以后,空闲时间就能够做做,再加上帮着郭老师做一些活动,现在一年可以赚两三万元。”郭贯男的学生们还利用抖音直播带货,将他们做的手工艺品放在网上售卖。这对于之前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来说是很幸福的事情。

既能传承技艺,又能带着学生脱贫致富,郭贯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级传承人,她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持续、更好地传承老祖宗的手艺。

责编:唐凯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