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徐州市马庄村:抓好“两个文明” 打造田园乡村
2020-12-24 08:57:00  来源:新华日报  

“南有周庄,北有马庄!”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老支书”、74岁的孟庆喜退休多年依然闲不住,他当起宣传员,一遍遍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考察团推介自己的家乡。铿锵有力的话语,道出老人心中的喜悦:“今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马庄考察已经整整3年,这些年来,马庄一马当先奔小康,让村民更幸福,让市民更向往,交出了出色答卷。”

这个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村子,在多年前曾是脏兮兮、黑乎乎的“挖煤村”,当年甚至连路边清扫的煤灰都能用火点着。如今,马庄走上绿色发展的新路,发生了巨变。

“村里处处有景,随手一拍,上传到视频平台就是‘网红’,不少城里人都说很羡慕。”耿如晴是马庄村史馆讲解员,11年前,她刚嫁到马庄时,可不是这番景象。“不少路都是土路,坑坑洼洼,俺对象带我骑摩托车,扬起一路的灰尘,连人都看不清。”耿如晴直言,如今是旧貌换新颜,现在她给游客说得最多的是马庄新貌。

耿如晴带记者到她家所在的原上湖村参观,只见小桥流水人家,长廊白墙黛瓦,好一派田园水乡风光。去年4月,这里进行提档升级整治,效果显著。村里改造180户民居外立面,提升村庄景观绿化2万平方米,完成雨污水管网分流8000米,新铺设中心道路700米、巷道4700米,整修环村道路4000米,打造民宿农家乐示范户5户。“上湖村现在改名真旺村,就是希望村子发展越来越兴旺。”耿如晴说。

马庄旺起来,游子回乡来。今年,80后徐娇从无锡回到老家马庄创业,在一片占地20亩的废弃养殖场上建起农家乐。徐娇赶上了好时候,她的店紧挨着环村水道,周边是一片全新打造的田园风光,于是她给小店取名“杏花村”。“虽然开业不久,但每天来的游客不断,每逢节假日,包间和住宿往往要提前预订。”徐娇告诉记者,每年到村里来的60多万游客,正是她看重的商机。

不但民宿生意火爆,马庄独具特色的香包产业也突飞猛进。在马庄村边的潘安湖景区,徐州香包传承人、83岁的王秀英每天都到店里坐镇。今年,老人新收了一位徒弟——大学刚毕业的孙女孙歌尧。“6月份,在孙女的张罗下,参加了央视的带货直播,几秒钟就卖出香包2000件,库存都卖光了。”王秀英笑言,没想到这么多人给马庄香包“捧场”。

孙歌尧指着一款长约3厘米的钥匙扣香包告诉记者,这是她设计的新款,理念来自于奶奶的“真棒”香包。“我在花纹与样式上加入流行元素,里面的中药超过20种,有防感冒、驱蚊虫的功效。”孙歌尧说,她还针对女性设计了适合搭配旗袍的项链香包以及孩子们喜欢的十二生肖系列香包,就是要让马庄香包更热销。

而在马庄村内新建的香包大院,同样热火朝天,负责人厉慧卿带着员工们熟练地打包快递包裹。“今年,村里首次尝试线上直播,两个小时卖出30多万元。”厉慧卿说,线上发力的同时,香包大院还分别在徐州周边20多个景区、交通枢纽等进行铺货,进一步拓展线下销路。

“今年我们与徐州医科大学合作,种下6亩中草药,既为高校‘产学研’提供实践阵地,也让香包有了原材料供给。”厉慧卿说,未来还准备聘请专业策划团队,进一步对接社会资源,把马庄香包打造成徐州“伴手礼”,早日让这一千万级的幸福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农民富了口袋,更要富脑袋。办了30多年的马庄农民乐团,如今也是新动作不断。去年,乐团赴各地演出近300场,创收超过170万元。

“去年以来,我们编排《文明实践铸辉煌》《四中全会精神要牢记》《众志成城抗疫情》等新的快板节目,还在全区巡回演出,通过文艺的手段把新时代新思想送到群众心中。”马庄农民乐团副团长王娟说,近两年他们还和江苏师范大学共建,把声乐系的教师请到团里,进行乐理、形体、曲艺等方面系统化的培训,并原创出《香包情》《总书记到咱马庄》等情景歌舞剧,乐团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更让乐团团员们兴奋的是,计划总投资上亿元的马庄文化大集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工程包括民俗文化集市、民俗DIY工作室、民俗艺术家主题工作室等多个板块,其中的1300平方米演出大厅,将成为大家演出和排练的新阵地,这一项目也将成为展示马庄文化和百姓精神风貌的亮丽窗口。

为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农旅融合品牌,马庄还在今年列出14个重点项目。目前,投资5000万元的“1921马庄红街”项目今年已完成过半、斥资1亿元的“马壮壮陌上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加快……

“我们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马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主线,以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模范样板为主旋律,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抓手,统筹推进促产业、调结构、防风险、保稳定、固品牌,确保马庄影响力持续扩大。”马庄村党委副书记王浩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把马庄村打造成为“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建设、农村党建、要素回归、特色田园乡村建设”5个全国模范样板。

本报记者 王 岩 张 涛

本报通讯员 李维维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