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围绕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我市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去年市委、市政府公布的10大类52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这些项目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教育、就业、健康、交通、文化、生态、养老、社会保障、乡村建设等,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扎实推动。2021年,我市新改扩建并投入使用中小学和幼儿园116所,建设规模居全省首位;省优质创建数量全省第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共招聘教师7159名,人数全省第一;教师素养有效提升,完成各类培训18万人次;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新增职业教育校舍22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05万个。
就业创业服务持续优化。我市发放“富民贷”40.34亿元,发放“工惠贷”创业贷款9290万元,完成女性创业就业培训10068人,为5.04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2.24亿元,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531场次。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776万参保城乡居民享有统一基本医疗保障,对全市17.76万享受两项补贴的残疾人及时足额发放两项补贴6.23亿元,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7.8万人,“惠徐保”和农村小额补充医疗保险分别新增106万人和110万人,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项目,关爱帮扶困境青少年3.1万人次。
乡村建设行动有序开展。我市“三乡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建设农村公路300公里,农村桥梁82座;村内道路“户户通”完成1582.54公里;建设高标准农田65.3万亩;完成农房改善25431户;完成投资7.63亿元。
健康徐州建设持续推进。我市建设省级规范化乡镇卫生院22家,村卫生室150家;开展产前筛查率91.71%,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95.38%,新生儿听力筛查率96.04%;在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心脏除颤仪540台;完成群众性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培训111658人;建成市级餐饮质量安全示范店118家,大中型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建设率达70%;建成“平安体验区”50个。
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实施。我市开展了“2021淮海经济区文旅惠民消费季”系列活动;举办“国潮汉风”系列文旅活动330多场;开展文化活动进农村1500余场次;建成107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园林绿地步道51.45公里。
交通出行条件得到提升。我市新辟公交线路19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57条,开通旅游专线2条;改造公交站台65处,新建候车亭186座;道路停车泊位信息化接入5600余个,公共停车场泊位信息化接入11万个;新建共享电动车存取点750处、增加投放共享电动车2.9万辆;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00公里。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市区优良天数、PM2.5浓度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排名全省第一位,地表水达到省定水环境年度考核目标;新增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422个;建成省级绿美村庄54个;治理修复废弃采石宕口30个。
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83元;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达36.1万人;完成困难老年家庭适老化改造3059户;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护理型床位已达到7550张;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完成91.63万人。
城市更新改造加快实施。我市实施棚改征收约1400万平方米,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55个,改造提升老旧农贸市场8个,改造城市垃圾中转站18座,布设各类智能末端投递设施679套。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这一年,我市聚焦民生热点痛点难点,着力补齐民生短板,随着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地开花,发展成果不断惠及群众,一幅暖心的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徐州百姓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徐报融媒记者 刘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