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老小区变成新家园
徐州市贾汪区大吴街道花苑小区改造“改”到居民心坎上
2022-02-28 08:53:00  来源:徐州日报  

“今年春节,俺心里可敞快了,到处都簇新簇新的,跟住在新建的花园小区一样!”说起自己小区的改造,家住徐州贾汪区大吴街道建平村花苑小区81岁的吕玉美老人热情地跟记者唠起了嗑,坐在崭新长条椅子上晒着初春温暖的太阳,吕玉美像竹筒倒豆子似地把“憋”在心里的话都掏了出来,“以前很少下楼来跟老邻居们一起晒太阳唠嗑,没改造前,小区环境差,各种车辆乱停放,小区路都坑坑洼洼的,怕腿脚不好,年纪大了再绊倒摔出个好歹来,给孩子们添麻烦。现在可好了,孩子们一打电话都劝我常下楼走走,活动活动,以前可都怕我下楼摔着了。”

在花苑小区新建的健身广场边,几位小区的老姐妹坐在一起一边择着菜一边唠着嗑,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住在该小区7号楼2单元的孟庆兰告诉记者,她早就盼着小区改造了,以前小区里生活配套设施基本上没有,也没有物业管理,汽车乱停乱放,电动车无处充电,一到夜里小区黑灯瞎火,年轻人走路都磕磕绊绊,更别提老年人了。现在可好了,哪儿看着都利索,各种飞线没有了,乱搭建拆除了,楼房外墙上原本凌乱的空调外机也有了统一悬挂之处,汽车施划了停车位,电动车遮雨棚与充电处建在新建的电梯中间,既实用又节省了空间,特别方便,小区的花草绿植高低错落,四季都有好景致,大伙儿别提有多高兴了。

而已经住了18年的老住户张红说起此次小区改造来十分感慨,“真没想到政府能把这个建成20多年的老旧小区改造成现在的模样,俺家住一楼,以前经常这儿堵那儿漏的没个消停的时候,现在全小区的下水管道和污水管网都重新换了一遍,再也不用担心厨房卫生间返水了,去了我们家一大块心病。”

“花苑小区是一个上世纪末建成的老旧小区,属于大吴街道建平村,共有7栋楼,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常住人口914人,以老年人居多。由于小区建设早,内部道路破损严重、车位规划混乱、绿化和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较为突出,停车管理和绿化环境远远不能满足居民居住生活需求,尤其是老年人休闲健身娱乐设施匮乏,成为小区居民安居乐居的短板之一,群众意见很大。”建平村负责此次花苑小区改造的一三组村民小组长孙衡衡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7月,大吴街道启动花苑小区改造工程。在项目开工建设前,该街道和项目施工方对小区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广泛听取小区居民意见和建议,制订科学改造提升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升科学民主决策,凝聚居民合力,为后续施工改造赢得小区居民大力支持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前期走访问卷民意调查中,我们发现居民对小区改造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加装电梯方便老人上下楼、健身娱乐设施、绿化植被景观打造、细化垃圾分类管理和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基于此,街道和项目施工方将居民意见和建议充分融入改造提升方案当中,以生态、适老、长效为主线形成了花苑小区‘小而精’的适老社区改造方向,着力为群众打造居住有序、生活便捷舒适的温馨家园。”建平村党委副书记张建国告诉记者。

漫步在新改造的花苑小区内,脚下是新铺就的柏油路面,人行步道宽阔笔直,并与车辆通行道路隔了开来,楼房前后桂花、樱花、冬青等花木高低错落有致,体育健身设施齐全,各种文明标牌醒目,一个原本破旧的老小区经过改造焕然一新,让人赏心悦目。

走在小区内,指着新建的各类生活配套设施,张建国向记者介绍道,花苑小区这次改造,增设了垃圾分类回收点、快递柜、门禁监控、加装电梯等项目,对老年、儿童室外活动场地进一步提升,对原来的排水设施、公共绿地景观也重新进行了打造,做到“四季见景”,扩容居民生态生活空间。

■记者手记

老小区改造让居民生活更舒适

地面平了,路灯亮了,楼面重新刷了,楼顶做了防水处理,监控系统装上了……老房子焕发新光彩,居民住着舒适又安全。大吴街道建平村花苑小区改造后,群众的心里亮堂了,心劲儿起来了,住着踏实了,生活更惬意了。

这次大吴花苑小区改造之所以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是因为街道在小区生活设施配套、加装电梯、道路绿化、休闲健身等改造中,改什么、怎么改,都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以尊重小区群众的意愿为重要前提,让居民在改造中当家作主,自己“说了算”。考虑到老小区老年人居住较多的实际情况,在改造中有针对性地配建居民最需要的养老、托育、助餐、停车、体育健身等各类设施,加强了适老及适儿化改造、无障碍设施建设、加装电梯等,解决好“一老一小”方面难题。

此外,花苑小区改造并不是简单地粉刷外墙,拆除凌乱的飞线和空调挂机等表面处理,而是以注重节约、实用、方便为原则,把看不见的雨污水管网等进行了重点改造,同时,为了方便群众,又增配了生鲜超市、药店、理发店、洗衣店、银行网点、电信营业网点、公交站台等,真正让小区居民生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住得更舒心、生活更便捷。本报记者 蒋新会 刘晟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