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铜山区大彭镇沙塘村黄河故道岸边,清风拂过,碧波荡漾,两岸的农田郁郁葱葱,大棚里的瓜果蔬菜长势喜人,观光园里的欢声笑语述说着大彭镇人民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经过系统科学的综合开发,大彭镇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黄河故道两岸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沙塘韭黄
喜看丰收一茬茬
“到时候这里摆个展台,这里放韭黄历史展板,这里放上产品,这里……”4月22日,铜山区大彭镇沙塘村的韭黄种植基地,负责人邵礼兵正在和镇农技中心的工作人员一道,规划着基地韭黄历史文化馆未来的模样。
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沙塘村有着种韭黄的悠久历史和精湛技艺。但韭黄种植工序非常繁琐,要整整种一年才能卖钱,村里很多人都不再继续种植。
“黄河故道经过综合开发,如今水质更好了、土地也更好了,加上现在政策也这么好,如果还没有人种,韭黄种植的技艺就真的要失传了。”邵礼兵说,“所以我就想一定要把沙塘韭黄种起来,让大家看到收益,愿意跟着一起种。”
记者跟随邵礼兵走进种植韭黄的窖内,韭黄的香气扑面而来。“一斤可以卖上30元呢。”邵礼兵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受益于“三乡工程”,2020年底,邵礼兵的韭黄种植基地很快就投入使用。“今年马上扩展了第二期土地,有300亩,加上一期的107亩地,预计今年产量可以达到80万到100万斤。”邵礼兵说。
邵礼兵在短短两年来取得的成果大大鼓舞了村民。在他的带动与镇农技中心的指导下,村民们也都纷纷重新种起了韭黄。村党支部也积极协助他们建造先进的韭黄种植恒温窖池,促进传统种植与现代农业“嫁接”,并督促大家要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实现了从育苗、定植、起根、入窖、管理、采收等方面种植标准化目标。
不仅如此,该村还依托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沙塘韭黄”优势,成立专业合作社,搭建电商平台,加快了品牌电商化进程,让“沙塘韭黄”走了出去、走得更远。
王门西瓜
百姓生活比瓜甜
“今年这块地不适合种西瓜了,需要换块地,不然就会影响西瓜的品质。”毛洪杰指着眼前的20亩地说。
毛洪杰是大彭镇王门村西瓜种植大户,如今种瓜已经30个年头了,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提起西瓜种植,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种西瓜可是门技术活,一块地只能种一季,下一年必须换地方。”毛洪杰坦言,“施肥用的是鸡粪、大豆饼、芝麻渣混合发酵的有机肥,并且一棵瓜秧只保留一个瓜,这样才能保证西瓜的品质。”
据了解,毛洪杰的瓜地里品种丰富,除了有京欣系列、美抗1号等传统西瓜品种外,还有大彭镇农技中心提供的迁丽1号、苏蜜1号等新品种和改良品种。今年,毛洪杰打算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专门种植新品种。
随着毛洪杰的西瓜出了名,这也让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如今,在这位“西瓜大王”的带动和镇农技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王门村已经有40多家种瓜户,全村西瓜种植面积500余亩,今年预计可实现创收500万元以上。
提起西瓜赚不赚钱,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村民老赵表示,一亩地能赚1万多元。种植西瓜不仅赚钱多,西瓜收了以后,也不影响种下一茬作物,所以现在种西瓜的农户越来越多,并且不忙的时候,村民在种植大户的西瓜地里务工也能赚上一笔。
为了打开品牌化市场发展的道路,大彭镇农技中心积极帮助王门村申报农产品资质认证。而随着农产品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大幅提升,王门西瓜的品牌也越来越响,农民的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
义安石榴
采摘游点亮致富路
在义安村,2000余亩石榴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这时候还有些早,等到了石榴成熟的季节,树上结满红彤彤的大石榴,前来观光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周果开心地说。
多年来,大彭镇着力打造黄河故道提升工程、绿色生态走廊特色观光带工程,植树栽花,清整河道,美化环境,形成河岸青青、绿树依依、鲜花朵朵,五彩缤纷的迷人风光。
而凭借临靠黄河故道的优势,义安村打造了以种植石榴为主导的集示范、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观光生态园,并且依托石榴打造石榴工坊、酒窖等第二产业,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相比之前,村民们现在可以获得三份收入,钱包鼓起来了,百姓脸上的笑容也更加灿烂。
除了线下销售和旅游采摘销售,镇农技中心还协助村里建立了网站,把村里的石榴放在网上销售,目前,义安村的石榴除了在本省销售外,已销售到上海、山东、安徽、北京等省市,仅在上述省市的年销售量就达50余万斤。
周果自豪地介绍说:“这两年销售不愁,石榴成熟之前就被订走一大半,每亩经济收入超过3000元。”
近两年,大彭镇从改造提升设施农业入手,打造集乡村旅游、智慧农业、观光采摘、创意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采摘园、体验园等田园综合体,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
农村“活”起来、产业“旺”起来、村民“富”起来,是大彭镇近年来依托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带来的机遇与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在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扶持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农场、农业山庄、科技种植采摘园、休闲观光特色产业园正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换挡升级,给新农村特色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图/本报记者 白雪 臧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