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徐州市贾汪区桥头村:幸福小院激荡奋斗旋律
2022-11-15 11:16:00  来源:徐州日报  

最近,贾汪区汴塘镇高庄村桥头村的幸福小院成为周边村民的热门打卡地。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这里的便民招工栏和“最美奋斗人”展示,不断吸引着村民前来“围观”。而在幸福小院的墙上,“贴近群众需求,在服务群众中凝聚和引领群众”这几个字则成为村民行为的最好注解。

凝聚和引领

最美奋斗人,带动新风尚

桥头村是高庄村的自然村,共有104户、417人。走进幸福小院,墙上9位“最美奋斗人”的照片和事迹格外醒目,创业好青年、淳朴手艺人、孝善好儿媳、勤奋好少年等标签涵盖老中青少四代人。“这些人是我们村的能人、致富带头人、正能量榜样。”11月9日,高庄村党支部书记高奔介绍,“他们的奋斗经历就发生在村民身边,更有说服力,感染力更强。”

下午4点多的阳光照在墙上,为9位奋斗者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幸福’和‘奋斗’是我们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一个主题。”高奔表示。作为一名“90后”,高奔身上有着年轻人的活力和闯劲,从2020年上任到现在,高奔从最初的白白净净变为满脸黝黑,在这面墙上也有着他的名字。

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惟有奋斗者能永葆青春的朝气。

今年35岁的闫成风,从事织造行业工作。从2012年创业到现在,他已经拥有两家公司,其中一家纺织品有限公司设在常州,年产值达8000万元。回望这十年的创业路,闫成风最大的感悟就是坚持,他表示:“我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没有换过行业,即使在当年打工的东家转行不干纺织时也没动摇过。”而这十年间,闫成风一直保持着紧凑的工作节奏。如今,每天7点起床整理洗漱送孩子上学,8点30分去公司规划一天的工作。从开发设计产品、调研市场情况到给广州几个办事处沟通相关工作等,一天8到10小时的工作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今年8月,闫成风第二个孩子出生,这也让他的人生更加厚重、富足。“辛苦奋斗换来的幸福感真的很甜。”闫成风表示。从家里条件不好到带给家人富足的生活,这十年,闫成风用奋斗亲历着国家的高质量发展。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闫成风的经历激励了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高奔表示,在“最美奋斗人”的墙上,不管年龄大还是年龄小,都是人缘好且在从事的领域有一定建树的人。下一步,他们将充分发挥“最美奋斗人”在各个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发掘选树榜样,把思想宣传工作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群众、引导群众。

贴近和服务

来了有收获,来了还想来

G310在高庄村前穿过,周边企业、商铺林立,包括电厂、家具厂、加油站、采摘园、农贸市场等数十家生产经营单位。“企业有用工需求,村民也有打工增收的需求。一开始,我们通过村微信群为村民服务,招工信息多了以后,我们便将招工纳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服务中来。”高奔这样介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设的走访调研中,高奔还发现,村民的打工需求在工作时长方面比较多样,于是专门在幸福小院的门口开设了招工宣传栏,把周围企业的招工需求发布在这里。除此之外,高奔还表示:“为了更好地服务,我们还安排了志愿者对接企业和村民,充分维护打工村民的权益。”据了解,从今年9月起,这里共发布招工信息十余次,一次5—8个岗位招聘,再加上不定期发布的临时公益岗,共解决80多人次长期和短期的就业需求。通过招聘栏进入江苏双博热力服务有限公司工作的高怀发表示:“村里的这项服务真是太贴心了,通过这里找工作,感觉很可靠。”

作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发动群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至关重要。

紧靠招工宣传栏的是“五星级干净人家”展示栏。高庄村把“整洁有序习惯好 文明程度大提高”行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建设相结合,结合桥头村实际情况,成立评审团,每月月底将评选结果在幸福小院展示栏进行公示,被评选上的家庭,门口还会装上“五星级干净人家”的牌子,每月一次的评选结果也是村民“围观”的“村里大事”。对此,高奔还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在刚公布完结果的第二天上午,就有一位获奖者急匆匆地来质问,为什么不给他们家门口装牌子,在得知要分上、下午安装时,才不好意思地笑了。“这虽然是一个误会,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村民对这件事的重视。”高奔表示,通过大力引导和精准服务,幸福小院让百姓愿意来、来了有收获、来了还想来成为常态。

■记者手记

新时代文明实践彰显青年担当

从闫成风到高奔,采访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不负青春的拼搏与奋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这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青年参与和青年贡献提供了指引。目前,贾汪区正在进一步深化、夯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将志愿服务和服务阵地前移到“百姓最需要的地方”的文明实践大潮中,涌现出了很多青年担当。他们或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或用自己的经历激励更多人踔厉奋发向未来。

幸福小院的“最美奋斗人”已经融入这个乡村的记忆中,走进了百姓的心中。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还需继续发挥青年创新力量,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本报记者 杨波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