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市鼓楼区九里社区残疾人之家二楼办公室里,爱穿高跟鞋的赵书娜一直备着一双平跟鞋。每次丈夫吴继良驾着电动轮椅过来,她都会换上平跟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将他背上楼。动作很熟练,但也有些气喘。
最近,一条“妻子充当丈夫‘移动拐杖’30年”的视频感动全网,夫妻俩的事迹广为传颂。吴继良因患小儿麻痹症自幼无法行走,结婚30年来,妻子就成了他的腿。夫妻俩一起创业,以残助残,开办残疾人工作室、成立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用心、用情传递着自强和温暖。
●自己淋过雨,就想为别人撑伞
5月5日,雨后的徐州空气清新,天气不冷不热。闫洪三等几位残疾人来到九里社区残疾人之家,一起制作抱枕。
“一个人在家很无聊,来这里能学手艺,有人拉呱,还给发工资。”拾以美说,她跟着吴继良夫妇干了七八年,现在会做各式各样的香包、抱枕,感觉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面积约400平方米的残疾人之家,分为大厅、工作室和男女各一间的休息室,中午不能回家的工作人员,可以在这里午休。另外还布置了儿童游乐区,摆放了满满一柜子儿童书籍。
“我们准备提供残疾儿童托管服务,为辖区的家长减轻负担。”吴继良的儿子吴宏兵告诉记者。
工作室的墙面上挂满了各种款式的精美香包。赵书娜拿起一只身上绣着“五毒”的“小老虎”对丈夫说:“端午节快到了,这款香包应该好卖,我们得多做点。”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特别想为别人撑伞。身为二级残疾人士,吴继良非常理解残疾人的心理。他不但鼓励有条件的残疾人走出家门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且和妻子一起带着他们做公益,上门为孤寡老人收拾房间、洗脚,陪他们聊天,甚至带着到医院看病。
赵书娜2017年开始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振霞学习香包制作,学成后又手把手教会了这些残疾人,节假日还经常到鼓楼区多个居家养老中心志愿传授手艺,丰富老人的闲暇生活,多次到中小学校教学,将非遗送进校园。如今她已经是鼓楼区政协委员,也是鼓楼区非遗香包制作工艺传承人。
平日里,残疾人之家主要由赵书娜打理,吴继良负责管理汉城路上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在这里,老人们可以免费打牌、看书、练字、做理疗,西侧还准备改建老年助浴中心。靠近汉城路边的几间门面房正在进行装修,400平方米的老年中央厨房预计6月中旬就能投入使用。吴继良每天挪着轮椅跑前跑后,他因脊柱侧弯不能久坐,一天忙下来浑身酸痛。老人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我们双方父母都去世得早,看到老人就觉得很亲切,希望他们都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吴继良夫妇有着朴素的愿望,辖区120多位老人都是他们的服务对象,有的老人搬到黄山垅、柳新等地居住,他们仍然继续上门照顾。嘴甜又细心的赵书娜很讨老人喜欢,老人们都亲切地喊她“闺女”。
●她是他的腿,他是她的天
吴继良夫妇值得称颂的,不仅是他们对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关照,还有两人之间相濡以沫的深情。
今年52岁的赵书娜老家在河南信阳,17岁来到徐州打工,租住在吴继良大娘家的房子里。经过大娘介绍,她认识了这个浓眉大眼、聪明能干的小伙子。他虽然双腿残疾,但自己开了一间小店,经营得还不错,相识后双方互生好感。
母亲担心女儿嫁得远,一个人在异乡会受委屈,但赵书娜一心认定了吴继良,而且感受到了公婆的疼爱和大家庭的温暖,两人于1993年喜结良缘。
婚后,吴继良开三轮车营生,赵书娜继续打零工,进进出出都是赵书娜将120多斤的丈夫背上背下。夫妻俩在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帮助下,生活平静而幸福,两个孩子的到来更给家庭增添了快乐。
吴继良虽腿有残疾,在妻子眼里却是个伟岸的男子汉:“他文化程度比我高,家里大事都是他拿主意,我只是跑腿的、干活的!”
“2004年父亲去世后,我觉得天都塌了。我必须站起来,为妻儿撑起一片天!”吴继良说,他们经过考察,2008年在九里山附近开办了一家敬老院,“那时候我母亲身体也不好,正好就一起照顾了。”
创业哪有一路坦途。敬老院开办第一年只入住了一位老人,夫妻俩四处发传单宣传,经过苦心经营,终于有了起色,入住老人达到60多个。正当他们的养老事业进入良性运转时,吴继良身体又出了问题,夫妻俩含泪转让了敬老院。2014年,九里街道和鼓楼区民政局综合考虑他们在养老方面的多年经验,经过严格的考察和调研,帮助他们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多年来,夫妻俩为社区老人尤其是高龄、独居、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香包、手工艺品制作等文化娱乐和精神关爱。2017年,区残联拨付经费帮助成立九里社区继良残疾人之家,吴继良开始通过教残疾人制作手工香包,带领残疾人就业、增收、融入社会。
“平时街道开展活动时,都会主动给我们留摊位,帮助我们开展义卖,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现在两个孩子参加工作了,都很孝顺懂事。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残疾人、老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吴继良信心满满,同时不忘感激妻子:“书娜最辛苦,这些年她付出太多了,她就是我的腿!”本报记者 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