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徐州市柳新镇魏庄村:苏北小村华丽转身成“江南水乡”
2023-09-12 09:13:00  来源:徐州日报  

微山湖畔,一个小村庄正轻轻扇动起“蝶变”的翅膀。

千里运河迤逦穿过,风吹稻田涟漪般荡漾,一幅生态美、田园兴的人居美景图缓缓织就——这里就是位于泉山区柳新镇的魏庄村。

近年来,泉山区高度重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以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着力打造了柳新镇魏庄村市级特色田园乡村。

踏着秋色,记者驱车从市区出发,约40分钟行至一路口分岔处,远处书有“魏庄村”的门楼便悠然映入眼帘。漫步在村庄内,转动的水车、精致的凉亭、平整的道路……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静静诉说着这个运河古村“华丽变身”的故事。

让乡愁更浓

破旧村变身文明村

“以前村里环境脏乱,道路也坑洼不平,现在村容村貌大变样喽!”

站在魏庄村村史展览馆里,村党总支书记李桂清指着村子过去的照片颇有感触,“我对我们村未来的发展有信心。”

信心不是凭空而来。从“破旧村庄”到“省级文明村”,这个位于柳新镇东北部的小村庄近年来正上演着一幕幕乡村“变形记”。

魏庄村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为契机,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水环境综合整治、生活垃圾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五方面工作,加大力度推进乡风文明,让乡村更美、乡愁更浓。

来到李场自然村村中心的位置,只见一座古朴的“弘运桥”连通南北,桥下河流清澈,河岸边草木映清波,河中央水车轮转,活水潺潺,带来丝丝秋的凉意,也增添了一抹江南水乡的韵味。

就在一年多以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模样。

“之前这里是条死水沟,周围也长满了野草,又脏又臭。”57岁的村民刘玉梅正和几个老姐妹坐在河边的凉亭中,边聊天边赏景,“村里把运河水引入河道,还打造了这么美的景观,现在我们没事就会来转转。”

田园风光无限好。魏庄村一天比一天美,文明的种子也渐渐“种”进了村民心田。

对于今年57岁的村民袁龙才来说,每个月的1号、11号、21号都格外重要。

“这几天是俺们村的‘环境日’,我作为村里的党员志愿者,带头打扫卫生,把平时不容易发现的角落都清扫干净,心里也格外敞亮。”袁龙才笑着说。

让笑脸更多

低产地变身金土地

最近一段时间,村里种粮大户李德松的日子显得格外忙碌。眼下到了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他每天早晚都要来到自家承包的水稻田里观察水稻生长情况。站在稻田间,望着眼前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景象,笑容不由得爬上李德松的脸颊。

作为土生土长的魏庄人,在村委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的号召下,李德松毅然返乡创业,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主要种植富硒大米,同时探索稻蟹虾共养模式,进行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近年来,很多村民在李德松的带领下,先后依靠稻麦良种繁育、水产养殖等走上了富裕之路。

“我们村的土壤好、水质好,富硒大米是特色。”提到村里的富硒大米,李桂清顿时打开了话匣子,笑吟吟地盘算起他的“富民增收账”:“村里有几万亩富硒土壤,还有天然湖水灌溉,下一步我们要发展好绿色高效农业,把魏庄富硒有机大米的品牌打响,还要建一个粮食加工厂,争取今年建好,走网上销路不用愁……”

虽已初秋,但葡萄种植能手刘洪卫的阳光玫瑰葡萄依然“甜蜜”热销。上午10点多,一辆载着2000多斤阳光玫瑰葡萄的货车就从刘洪卫的葡萄大棚出发,销往周边城市。

刘洪卫过去靠种植粮食为生,近年来他跟随村里提倡农业转型发展的步伐,承包了40亩土地种植葡萄,这项“甜蜜”事业给刘洪卫的日子带来了甜滋滋的变化,“过去种粮食一年收入只有五六万元,现在种了葡萄后,去年一年纯收入就有三四十万元。”刘洪卫笑着说。

低产地、撂荒地“活”了起来,土壤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了。魏庄村想方设法让土地生金,让农民依靠土地依旧能过上好日子。

让田园更美

在“变”与“不变”中前行

历史的推移,让昔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发展至如今的繁荣景象。

它做出着一些“改变”——

刘李场自然村聚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分类实施、乡土特色、农民主体和协同推进等五大基本原则,深入发掘内生动力,打造民宿和休闲观光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打卡,努力向生态农业、农旅融合转型,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它坚守着一些“不变”——

一脉运河水,润泽数百年。这个运河滋养的滨湖水乡,如今依然碧水绕村落,运河文化、农耕文明在这里一代代延续着。为进一步推广魏庄村运河文化旅游,村庄打造运河文化景观,并成功举办了两届魏庄运河文化桃花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来此体验水乡风韵。

还是那个小村庄,如今却换了模样,一幅幅田园风景入画来;

还是那条大运河,如今却披上新装,河堤上绵延的桃花映日红……

“变”与“不变”的辩证发展中,魏庄村奏响乡村振兴的交响曲,绘出产业转型的新画卷,展现各美其美的特色田园乡村新气象。

下一步,泉山区农业农村水务局将依照既定设施规划,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再次提档升级,推动刘李场自然村打造“以农为本、以文为魂、以游带动”三个产业和谐发展的体系,同时打造结合大运河文化,借助文化效应发展,形成吃喝玩乐游为一体的农村旅游文化产业,实现“景美,村美,人美,业美”四大目标,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美丽的新泉山提供有力支撑。本报记者 段昱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