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记者 甘晓妹 吴云) “小心慢行,2号楼在大门右侧。”10月13日中午,外卖小哥宋伟匆匆赶到凯旋门小区门口,保安没有像往常那样让他登记相关信息,只是问了一声“去几号楼”就放行了,还热情地告诉他2号楼的位置。宋伟看到小区里路口都设置了小区平面图和指引牌,门岗处的爱心驿站上贴着“累了来歇脚、渴了来喝水”等标识,顿时让他心头一暖。9月起,我市开始试点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小区”,并将在全市形成良好创建氛围。
走进位于鼓楼区的凯旋门小区,刚进大门就看到一张新就业群体友好小区平面图,11栋楼宇、小区出入口的位置一目了然。整个小区一共安装了4个指引牌和2个平面图。门岗处的爱心驿站内,细心地配备了饮水机、医药箱、一次性雨衣和透明手机收纳袋等物品。
宋伟告诉记者,以前进入有物业管理的小区时,经常被要求登记姓名、身份证号码和进出时间。进小区后找楼号也很费时间,容易导致配送超时。新就业群体“友好小区”不但简化了登记程序,而且设身处地为他们做好楼号指引。一天送十几个小时外卖很辛苦,非常需要有个歇脚、喝水、充电的地方,爱心驿站一样样地都为大家想到了,配备的物品也都很贴心。
“为进一步解决新就业群体工作经常遇到的难题,我们社区联合小区物业,提供了‘专属楼栋指引’‘专属微驿站’‘专属问候’等一系列专属友好服务,打通服务配送的‘最后一米’。”凯旋门社区党委书记程庆介绍。
记者注意到,在爱心驿站的墙上贴有许多张“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积分卡”。程庆说,根据社区拟定的《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办法》,快递员、外卖员可以将配送中发现的小区环境、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随手拍”反馈给物业或社区,获得积分奖励,累计到一定数额可以兑换奖品,既调动了骑手们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也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这是一种双向奔赴的美好。”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社会学系党支部书记董明伟认为,对社区来说,外卖员和快递员是社区多元治理的一个群体,他们走街串巷、进楼上门,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有效延伸了基层治理的触角;而对新就业群体来说,他们需要社区提供更为包容的环境、更为便利的条件,从而提升城市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
记者从徐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了解到,我市新就业群体“友好小区”计划成熟一个公布一个,逐步向全市普及,《友好社区服务指南》正在制定中。
新闻爆料:0516-82345678商务合作:0516-857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