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春天里的文化接力
2025-03-27 10:51:00  来源:徐州日报  

春季,徐州丰县以“非遗进社区·文化润民心”为主题,在全县15个镇、街、社区及养老院、幸福小院,开展“丰县非遗进社区文化惠民百场巡演”活动。

这场文化惠民工程集琴书、梆子、坠子等传统曲艺展演,剪纸、糖画、刺绣等40余项非遗技艺展示于一体,已累计吸引逾9万人次参与,谱写出非遗传承与民生服务融合的崭新篇章。

活动创新打造“非遗+惠民”模式,构建起多维立体的文化体验场景。在少林拳、大鼓、琴书等8场专场展演的基础上,特别设置非遗亲子课堂、汉服体验、中医义诊等多种互动环节。在商贸城社区的演出现场,曲艺家们带来了《天官赐福》《偷石榴》等经典剧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则通过手把手教学,带领市民体验剪纸、捏面人等技艺。亲子课堂吸引现场许多家庭参与,家长李女士感叹:“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真好,让孩子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活动形成“文化服务包”创新实践,特别设置的平头技艺免费理发摊位已累计服务数百人次,中医义诊惠及千余名市民,问心堂正骨手法等传统医药非遗代表性项目更是排起长队。在润丰湖景区开展的灯展嘉年华,通过《盛世中国年》《梦幻山海经》等十大主题灯组,将非遗元素转化为夜间经济新动能。

通过非遗市集与社区市集的有机嫁接,毛家扦子、丰县牛肉酱等30余种非遗产品构建起“展演+体验+消费”完整链条。产业化探索激活非遗内生动力。数据显示,非遗工坊产品单日最高销售额突破10万元,既激活了传统文化生命力,也为本地特色产业注入新动能。

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张春光表示:“这场文化接力,不仅以琴韵鼓声装点市井烟火,更通过持续百场的深度浸润,让非遗真正成为市民幸福生活的文化底色,是推进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创新实践,更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从文博园广场的非遗市集到润丰湖畔的灯影流光,从社区舞台的琴韵悠扬到义诊摊位的脉脉温情,丰县正以非遗为笔,在民生画卷上书写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注脚。这场春天里的文化浸润工程,不仅让非遗技艺走出展柜、融入市井,更在传承与创新中绘就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幸福图景。

本报记者 马永康 通讯员 李文艳 夏瑜斐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