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魏欣)5月13日,徐州市攻坚办、市检察院联合举行全市群众“房前屋后”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攻坚部署会暨培训会。会议传达落实省、市相关会议精神,强调聚焦噪声、垃圾、黑臭水体、异味等四类群众反映强烈的“房前屋后”问题,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向“家门口”延伸,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
会议指出,近年来徐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全市主要环境指标持续优化:PM2.5浓度从2017年的64μg/m3降至2024年的43μg/m3,水环境质量连续4年提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4年达100%,并入选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然而,群众对身边环境问题的投诉仍居高不下,其中噪声、畜禽养殖异味、垃圾倾倒等“房前屋后”问题成为焦点。
会议强调,解决群众身边环境问题是政治责任、民生需求,也是“十四五”治污攻坚收官之战的保障。会议明确将重点整治噪声、垃圾、黑臭水体、异味四类污染。在噪声治理方面,将严控建筑施工夜间作业,加强商业、工业噪声执法,推动交通噪声源头防控;在治理垃圾污染方面,紧盯城乡接合部等“三不管”区域,强化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全链条监管;在治理黑臭水体方面,将进一步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动态排查整治河道排口,严防返黑返臭;在异味治理方面,将聚焦餐饮油烟、畜禽养殖和工业废气,推广“绿岛”示范项目,严查超标排放。
会议提出,要构建“攻坚办+检察院”双核驱动机制,强化行政督办与检察监督联动,检察机关将针对整改不力单位发出检察建议,对公益诉讼案件开辟绿色通道;行政部门则需在7个工作日内响应群众投诉,整改结果纳入干部绩效考核。会议印发了《徐州市群众“房前屋后”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攻坚实施意见》,明确8类整治任务及责任分工,力争通过攻坚行动提升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