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常州 > 正文
2020年第一批“新时代常州好少年”评选揭晓
2020-03-03 09:31:00  来源:常州文明网  

  2020年第一批“新时代常州好少年”评选近日揭晓,她们是:常州外国语学校七(4)班费维瀚、溧阳前马初级中学初三(2)班黄朋瑶、常州市觅渡桥小学六(6)班袁一涵。

  费维瀚:校园里的小工程师


  费维瀚,男,2007年6月出生,常州外国语学校七(4)班学生。

  在科创类国际、国家级、省市级大赛中连连获奖,被聘为“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常州市少年科学院“十佳小院士”等称号……

  在常州外国语学校,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小工程师费维瀚,他在师长的引导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用自己的小小发明创造美好生活。他设计的“逃生通道防盗两用窗”“创意药盒分药器”“醒目指甲剪”和“便携式共享单车转向指示伞托架”,均已获国家专利授权。

  火灾发生时,面对防盗窗的阻隔,被困在屋内的人群如何逃生?费维瀚将防盗窗想像成变形金刚,通过改变结构达到既防盗又逃生的目的。如今这个创新项目“逃生通道防盗两用窗”获得了第十五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一等奖,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及“创新乐享”专项奖,常州市第30届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类一等奖,并获专利授权。

  为了解决奶奶的“吃药难”问题,尤其防止奶奶切割药片时伤到手,费维瀚设计了“创意药盒分药器”,后又改进升级“醒目分药器药盒”,参加“全国第四届未来科学家创新大赛”获一等奖,“第7届全国校园发明创意大赛”获金奖并获专利授权。

  雨雪天,共享单车大量闲置,他着手设计了一款“便携式共享单车转向指示伞托架”——骑行时兼具伞柄支撑与转向指示功能,方便人们在不良天气状况下依然能够享受共享单车的便捷,提高单车的使用频度。

  看到哥哥剪脚趾甲费劲,费维瀚就和哥哥一起研究完成了“醒目指甲剪”——将led灯、放大镜和斜口指甲剪组合在一起,结构合理紧凑,实用性极强,让剪指甲终于有了趁手的“兵器”。

  费维瀚从自己爱好出发,还在班级组织成立科技创新互助小组,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和探讨科学知识。在2018年“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赛全球总决赛中,费维瀚和同伴共同完成的项目“芯由能动——汽车吃什么”,从国内15个赛区和美国、南非、柬埔寨等多个国际赛区500余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设计过程中的苦思冥想、绞尽脑汁是痛苦的,但每次灵光乍现问题迎刃而解时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无以伦比。转而成为激励我继续挑战下一个难题的动力。”

  黄朋瑶:坚强乐观的“独臂少年”


  黄朋瑶,男,2003年出生,溧阳前马初级中学初三(2)班学生。

  4岁那年,黄朋瑶在公路上被一辆货车给撞倒,醒来时,他已经永远失去了右臂。一年级时,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黄朋瑶到溧阳余桥上学。克服了刚开始的环境陌生、成绩不理想等困难,他积极调整状态,主动和同学们打招呼,帮助同学,渐渐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六年级时,黄朋瑶意识到读书可能是自己人生中唯一的出路,于是开始发奋学习。升入初中后,他的成绩逐渐起色,达到中上游水平,进入初二更加勤奋刻苦,每晚都给自己加量学习,如今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

  黄朋瑶是一个善良热心的人,经常去做公益主动帮助他人。公交上的一次次让座,红绿灯前的一次次搀扶……有一年冬天,他见一个老奶奶滑倒在雪中,不顾自己将要上学迟到,坚持用左手搀扶她走了好一段路。黄朋瑶心怀感恩,乐观豁达,不会因为自己不幸的童年遭遇而耿耿于怀,相反懂得身处困境的痛苦,更乐于助人。每当他的右袖随风飘起,总会听到有人在问,“那个人的手呢?”小时候的他只会加快脚步离开,现在的他乐观开朗:“这有啥,不就是少了一只手吗?别人用双手做到的,我用一只手同样可以做到。”

  自从没有了右臂,黄朋瑶一直在训练用左手做事。为了学习用左手写字,他一有时间就拿出纸笔练字。课堂上,别的同学只用写一两遍的字,他要写十遍甚至二十遍。经过不懈的练习,他已经能写一手漂亮的字。因为身体的残疾,他本可以不用参加体育训练,可他非常热衷于体育活动,打篮球、练短跑都比别人更刻苦。在每年的秋季运动会上,他都积极报名参赛,为自己,为班级获得了许多奖项。在7年级时,他取得过接力棒第一名、100米第二名的好成绩。在2019年举行的“第六届常州美德少年”的活动中,他荣获提名奖。

  “我失去了右臂,但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乐观,所以这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身处逆境,不愿退,就只能奋力前行。”

  袁一涵:志向远大的“创客达人”


  袁一涵,男,2007年9月出生,常州市觅渡桥小学六(6)班学生。

  袁一涵是一个志向远大、锐意进取的男孩。也是常州市少年科学院“十佳小院士”,“第一届常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获得者,他在机器人、编程等多项赛事中频获佳绩,是学校有名的创客达人。

  袁一涵从小就喜欢去科技馆听科普讲座,做科学实验,看科普电影、书籍。上幼儿园时,就爱思考提问为什么水泥车上装水泥的大箱子转那么慢,而前面的管子转那么快?为什么有的灯是红色,而有的是绿色和黄色?进小学后,袁一涵在学校“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熏陶下,立志要向庄逢辰、顾冠群这样的科学院士学习。六年来,他勇于实践、处处争当小先锋,参加学校各项科技社团,哪里有科技小难题,他就往哪里钻。

  袁一涵先后参加多项机器人竞赛,2014年,他第一次参加灭火机器人比赛时,还是个刚带上红领巾的小朋友,同组的都是大哥哥大姐姐,但他丝毫不胆怯。比赛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第一轮就满分通过。可第二轮因为粗心而“翻车”。后来,他总结出经验教训,比赛的本质就是比谁的失误少。为了能够踏上全国赛的赛场,他早在半年前就带领团队小伙伴们开始做竞赛方案,从市赛突围到省赛冠军再到国赛一等奖,一路过关斩将。2018年7月从贵州传来喜讯,袁一涵和他的团队在第18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FLL工程挑战赛项目中荣获小学组一等奖。

  获得荣誉的同时,袁一涵更是在一次次学习和探索中,学会了脚踏实地,将自己的科技发明运用到生活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科技惠民。在全国赛答辩中,袁一涵带领小伙伴根据“细水长流”这一主题,从饮水思源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群众,宣传节约用水知识和污水利用方法,同时咨询水资源专家,了解最新污水再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并制定家庭污水循环利用可实施方案。

  他们将洗手池、洗衣机、浴缸里的水储存到蓄能水箱,再通过水泵经层层过滤传输到储水池中,这样可以供座便器使用。袁一涵和小伙伴不仅设计出了这个方案,还在小区里向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大力宣传。

  最终他们研究的课题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还上了央视新闻。目前他们已经为这个技术申请了专利,袁一涵和小伙伴还在继续改进方案,讨论如何将这个家庭污水循环装置做得更科学美观。 (常宣 谢韵 整理)

责编:常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