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江南之地”的常州如水般含蓄温婉;那么,远在4900公里外的新疆乌恰,就如山般坚毅辽阔,对于常州市东坡小学的副校长纪梅来说,那里成了她一辈子割舍不下的牵挂。
今年春天,纪梅远赴新疆乌恰,开始为期一年半的支教生涯。本以为,新疆是“葡萄美酒夜光杯”,可到了这里,迎接她的却是漫天的沙尘暴,这让纪梅措不及防。当高原反应引起的胸闷、气短一同袭来时,身材瘦削的纪梅只能大口呼吸。
在到达乌恰第一个月,纪梅身体还一直没能适应,夜里常常失眠。尽管条件艰苦,她却没有动摇,“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我想我一定要留下来做点什么。”
纪梅担任乌恰实验小学三年级(5)班数学老师和班主任,第一次上课做随堂作业,几个左手写字的孩子写了擦、擦了写,非常努力想写好。有的孩子还因为字写得不够好看,偷偷拿手盖住,朴实的样子让纪梅看了很心疼。
接着,班里一个叫杨家森的男孩走进了纪梅的视野,细高个儿的他,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总是低垂着脑袋,和他交流,只有点头或摇头。纪梅了解到,孩子爸爸是汉族人,在边检站工作,不能经常回家,妈妈是克尔克孜族,不会汉语,这也导致了孩子汉语能力较弱,上课听不懂,功课就一直跟不上。
此后,纪梅便成了杨家森的“纪妈妈”,帮助他攻克汉语关、额外布置点作业,生活上也给予更多关心,笑容渐渐出现在了小伙儿的脸上,和小伙伴的交流也逐渐增多。
支教的生活渐渐适应,然而这时却发生了一件事,让纪梅面临是否提前离开的两难选择。在一次跳绳比赛中,她的右腿膝盖半月板损伤,每天只能拄着拐杖出行。这期间,班里的孩子们一起帮着搀扶,特别是一名叫贾柯普·艾克拜尔江的学生,每天早上守在教室门口等待纪梅,这让纪梅大为感动。后来,她的腿伤严重到骨裂的程度,上课只能坐轮椅去,医生建议她回常州休养。但她满脑子都是班里的孩子,放不下,一直到了暑假,她才跟援疆大部队回常州治疗。
暑假过后,还未等腿伤痊愈,她又跟着援疆部队回到乌恰,这次她给孩子们带去的还有常州的特产零食和城市文化资料,“我会到一年半的支教生活结束再回到常州。”纪梅说,下一步,她想在乌恰小学成立一个书法社团,把东坡小学的书法文化传播过去。(常州日报陶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