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0年常州民生实事“青少年健康关爱行动”中的一部分,常州市教育局通过多种举措,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2020年6月,常州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10项具体举措,明确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有效提升全市青少年心理素质。同时,加强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专业化水平。
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坚持五育并举
营造积极和谐的育人氛围,全市各校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劳动教育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内劳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创设劳动实践岗位,形成“人人有岗位、个个爱劳动”的局面。同时大力发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等,并引导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
全市各校组织多种形式劳动教育
体育和美育工作紧抓不懈。全市各校开足上好体育课,确保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一小时,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全面推进学校体育“一校一品一特色”建设,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积极推进书法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行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更关注社会、多参与实践体验,在活动的过程中,排解自身负面情绪,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普测
2020年,全市学校100%接入“青果·常开心”心理健康云平台,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普测。目前,全市小学四年级至高三年级学生已完成心理健康普测。依据普测数据,将全面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实行分类科学归档,关注重点学生并逐个排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分类指导机制。
据了解,在校内,建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班级—学校—社会”三级预警机制——一级预警机制以学校教学班为单位,对患有抑郁等倾向的学生作重点预警,进行力所能及的保护和干预;二级预警机制以学校为单位,对班级上报的患有抑郁等倾向的学生进行鉴别,并对有重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转介到专业医疗机构;三级预警机制通过学校辐射至校外,由家庭、校间协作体、社区街道组成,经常进行信息通报和反馈,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有抑郁等倾向的学生。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
提供心理咨询
2020年7月,常州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联盟。该联盟由常州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卫健委联合建立,实行“一个中心(常州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三家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德安医院、解放军第904医院)”的运作模式。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联盟建立以来,依托医疗卫生资源优势,联动社会力量,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建立了绿色通道,形成从宣传教育到咨询服务、再到干预治疗的“闭环”。
常州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举行的“父母学堂”
学校是学生心理教育的主阵地。除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学习,全市中小学均已建立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2小时,并安排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值班,为学生提供发展性指导,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此外,“96111”未成年人成长指导心理热线每晚6点至10点,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家长及学校提供免费公益心理咨询服务。该咨询热线心理专家由高校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相关医院心理科专家、特聘心理咨询师组成。此外,常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还长期提供线下一对一心理面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