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炒鸡蛋、排骨汤、炒牛柳、水煮虾……2月11日上午,在常州市儿福院“模拟家庭”戈翠平家,“妈妈”戈翠平正在准备午饭。成为儿福院孩子妈妈的十多年来,她都没有回老家宿迁过年。今年响应“就地过年”号召,儿子一家也没来常州和她团聚。
2009年6月,戈翠平揣着好奇与忐忑来到常州市儿童福利院,应聘模拟家庭“父母”。体验过后,她犹豫了,担心自己做不好。老公胡守君坚定地支持她:“这里的小娃娃这么惹人怜,我们试一试!”这一试就是11年。
现在,戈翠平要带5个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4岁。每天早晨5点,戈翠平就起床给孩子们烧早饭,根据天气准备孩子们要穿的衣服。叫醒孩子,照顾他们刷牙洗脸、吃早饭,7点多送院外就读的孩子上学,紧赶慢赶回到家再送院内就读的孩子去上课。接着开始打扫卫生、买菜做饭、收拾衣物。一顿晚饭,戈翠平要轮流给孩子们喂饭,等孩子们都吃完了,饭菜也凉了。她用微波炉稍微热一下,自己扒拉几口。戈翠平收拾碗筷时,爸爸胡守君就会陪着孩子看书、练字、讲故事。
戈翠平的儿子今年已31岁,在老家成家立业了。往年春节,儿子会带着儿媳和两个孙女来常州这个“家”小住两周,两个孙女和儿福院的孩子们亲密无间。戈翠平抚养的最早一批孩子中,有几人的生活技能就是她儿子教会的,戈翠平一家和“模拟家庭”之间的亲情早已超越了血缘。每年春节,对他们就意味着一大家子可以聚在一起聊天、玩游戏。得知今年不能回奶奶“家”,孙女们天天缠着要和她们的几个小伙伴视频,家里的两个“糖宝宝”总问戈翠平:“‘姐姐’怎么还不来?”
就地过年对戈翠平来说,已经是坚持了11年的习惯。今年虽然没有儿子一家的陪伴,但能陪着这些孩子,她依然很开心。戈翠平感慨,刚来的时候很不习惯,渐渐地,跟孩子们有了感情,就舍不得走了。“每年都能这样聚在一起过年,看着他们一年年长大,也是我和他们的缘分。”戈翠平说。 吕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