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常州 > 正文
江苏“最美巾帼人物”兰红娟:乡村振兴“领奏人”
2021-03-30 09:17:00  来源:新华日报  

“农字上面是一个曲,下面是一个辰。象征着党带领着大家,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乡村振兴的动人乐曲。”近日,在“江苏最美人物”专题节目录制现场,从常州东南村走出去的书法家恽建新老人为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兰红娟送上亲手写的一个繁体“農”字。扎根基层二十余载,兰红娟把初心使命写在农村广阔大地上,领着村民们不断奋斗,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敞亮。她赢得了村民的喜欢,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江苏省“吴仁宝式”书记、江苏省百名示范村书记。

种出“江苏最好吃的大米”

东南村,因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东南方向而得名,是西夏墅镇唯一保持传统农业耕种的村。2004年前全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仅为13万元,农民年均收入只有10030元,是新北区的贫困村之一。2006年兰红娟上任伊始就意识到,农村的根本立足点就是农业,好日子就要从“地里”来。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集聚资源,流转土地。兰红娟带着村委班子四处奔走给农户做工作,深一脚浅一脚,获得了全体村民的“赞成票”,2000亩土地被集中流转。

兰红娟认为,传统农业要想走远走稳,必须追求绿色安全健康。东南村种大米坚持不用化肥农药,用稻田里种植的紫云英绿肥还田,修复改良土地,长出的“夏墅”牌大米荣获江苏省“名优产品”等称号。村民姜秋萍说,“兰书记让大伙感受到作为一名农民的尊严和激情,种出了‘江苏最好吃的大米’。”

在兰红娟的带领下,推行“村社合一”新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不少农村闲散劳动力在合作社成为“现代农民”,至去年底,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50多个,村民每年增收1000元。

把稻田变成风景

依靠农业走上富裕路后,兰红娟又有了更长远的考虑——让家乡呈现出江南田园的生态之美。

把稻田变成风景,农产品变成礼品,民房变成客房。春耕时,鸟儿会跟在翻土机后面啄小虫;夏天能听到蛙鸣、见到黄鳝。如今,东南村这个离城仅10多公里的“后花园”,吸引寻找“乡愁”的游人纷至沓来。乡村旅游有效带动了有机稻米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兰红娟说,美丽乡村建设绝不是简单模仿,要用情、用心、用智慧去建,要让乡村溢出外土内洋、外粗内雅、外旧内新的韵味:在白墙黑瓦的民居山墙上呈现农耕主题的彩绘,将家前屋后原本无序的老物件拾掇起来,营造一步一景的庭院。她还大胆启动“稻田公园”建设,保留稻田原有肌理,通过石板路、木栈道串联游览动线,把整个村庄分成北面的稻米产业示范区、中部的稻田公园区、南部的民俗美食体验区和东部的形象展示区。稻草雕塑与农耕剪影相互穿插,堤岸形成的半岛和岛屿错落有致,水面景观、临水平台相映成趣。

让幸福生根有后劲

虽然村里景色美了,农民富了,但真正愿意扎根农村的年轻人并不多。如何让幸福生根有后劲,兰红娟说,乡村振兴需要有知识、有眼界的青年。在她的努力下,80后“东南村”媳妇主动分担村里的大小事务;90后村委副书记李银花扎根农村;90后小伙殷源回乡创业,自主开发米酒等系列农产品……

从“跃龙门”到“回农门”,兰红娟提出《关于加强对水稻种植扶持力度的建议》,促成新北区每年用于水稻种植补偿资金达3000万元,保障农民的切身权益,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兰红娟立志做老百姓的贴心人,无论何时走进东南村村委会,她的办公室门都是敞开着的,“谁来反映问题,来支招,都欢迎。”多年来,兰红娟每天无论工作到多晚,都会把一天的村务工作仔仔细细、详详细细地写在记事本上,记事本已经堆满了两抽屉。□ 本报记者 唐 颖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