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无锡 > 正文
跨界引才,文物才能“活”起来
破解博物馆专业人员缺失窘境,“英才行动”实施一年后办起了成果展
2020-05-18 10:40:00  来源:无锡日报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逐渐回潮,越来越多的人将博物馆作为日常休闲的一个好去处。然而,在采访中发现,优秀的博物馆人才正面临缺乏窘境。

“文物保护修复、展览策划、陈列设计等方面都面临人才紧缺的问题,需要更多新鲜血液加入进来。”采访中,无锡博物院展览部盛敏表示,在博物馆建设的快速发展中,人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无锡博物院是全国藏画大馆,无论是馆藏的还是每年受赠的书画,都要面临大量的装裱修复工作,然而2018年以前,这里仅有一位专职的书画装裱修复师。如今,67岁的华岳林从锡博退休后又被单位返聘,身边也多了两个“90后”年轻身影。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毕业的陈珵学的就是书画装裱与修复,她告诉记者,文物修复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需要理论与实践兼备,进入博物馆后依然得跟着老师傅学习手艺,通常需要三年的时间打基础,而要带出一个手艺精湛的徒弟至少要十来年。

人才培养时间长,加上编制、待遇等问题,文物修复行业很缺人。无锡市图书馆也面临同样问题。这里坐拥30万册古籍,因而古籍文物的修复是一项庞大工程。2012年从金陵科技学院古籍修复专业毕业的梁一舟是市图引进的第一位古籍修复专门人才,她说在无锡修古籍的这些年,自己还几乎未遇到过同行。无锡市考古所所长刘宝山透露,考古所有几位文物修复师,年龄从“90后”到“60后”,但均非体制内人员,多数是技工。

有数据显示,我国博物馆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较少,不到博物馆从业人数的40%。高级专家数量更少,比例不足14%。然而,补上人才缺口,并不等于多招人就能缓解。

盛敏介绍,当下国内正规的文物单位和博物馆在招人时,主要通过事业单位考核引进。有业内人士透露,笔试的考题由人事部门出,题目以公共科目为主,占比不多的专业题又无法体现博物馆所需人才的专业性。面试时,博物馆人员参与的也不多。考试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博物馆“需要的人进不来”。“只能在后期工作中不断培养和锻炼,这需要很长的时间。” 盛敏说。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在博物馆行业已显得非常突出。去年,无锡博物院启动首届“锡博英才行动”青年人才资助计划,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文化遗产传承的队伍中来。经评选,最终有5位青年艺术家和5位青年学者成功入围,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之际,他们的成果展首度亮相。

记者发现,这些成果主要依托于无锡博物院的院藏文物资源而产生,是对它们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例如明代张复所作的《西林园景图》,原本图册中应绘有西林园三十二景,而目前仅剩十六景,无锡画家顾真真便多次赴无锡东郊的胶山实地考察,并对现存画作进行技法分析,尝试创作了已散佚的松布、含星濑、迥梁、疏峰馆四景。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影视传媒系主任王昱东则以锡博藏品《蟠桃会》为例,专门研究中国传统纹样在惠山泥人中的应用,本次展览为配合他的研究成果,特意遴选出相关文物,呈现给观众。

据了解,10位青年人才中既有无锡博物院馆员,也有高校教师和画家。面对行业人才短缺问题,锡博通过人才资助方式吸引博物馆体系外的专业人才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文物“活”起来。“今后随着智慧博物馆的进一步建设,行业势必需要更多跨界人才,如何吸引和留住这部分人,我们还要进行更多的探索。”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陈菁菁)

责编:曾雪琦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