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幸福“年味”,到底是什么味儿 不同年龄段的南通市民有着各自的理解
2020-01-14 09:37:00  来源:江海晚报  

  2020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有关“过年”的话题再次被热议。每个家庭、每个年龄段的市民,对于“年味”都有各自的理解。你眼中的“年味”是什么模样的?你对过年有着怎样的憧憬?

  记者采访中发现,虽然不同的人对于“年味”有不一样的理解,对过年的期盼也不尽相同,但是“回家”却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过年是亲情的守候,家人的团聚

  家住崇川区城东街道板桥社区的蔡震国,是一名70后。这几天,他的家人微信群热闹极了:远在通州湾老家80多岁的老父亲、老母亲,在学会使用微信后,将家里蒸年糕、灌香肠、蒸馒头的照片,一张又一张地发到了群里,看得蔡震国几个兄弟直流口水,纷纷表示想快点儿回老家。

  在蔡震国看来,所谓年味,就是在堆放着香肠、腊肉、年糕、馒头的老家屋子里,和父母兄弟姐妹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饭,一起聊天。“家里共有兄弟三个,我和老二很早前就定居南通了,老大在老家,父母基本上跟老大在一起生活,虽然我们平时工作忙无法抽身,但是逢年过节肯定会回老家,尤其是过年。”蔡震国说,一般在腊月二十八晚上,他和二哥一家就会从南通赶回老家,帮着家里一起备年货、大扫除,迎新年。

  “我们兄弟仨关系很好,至今都没有分家,所以我们家一到过年,非常热闹,现在加起来,一共有11人,正好围成一个圆桌。”蔡震国说,在大年三十那天,男的炒菜,女的打下手,几个孩子帮忙贴对联,两位老人嘛,做做总指挥,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再聚到两位老人房间看春晚,“一般要到凌晨才散去。”

  蔡震国告诉记者,他们兄弟仨还有一个约定,就是过年期间不参加任何同学朋友聚会,没有特殊情况,必须留在家里陪二老。“同学朋友聚会什么时候都可以,但是父母年纪大了,陪伴在我们身边的日子是一天少一天,每当我们回去,看到父母站在路边翘首以盼,就格外心酸。所以,过年的时间,我们基本都留给了父母,留给了家人。”

  过年是压力的释放,身心的放松

  小朱是家住崇川区观音山新城的一名80后,在南通市一家外企做经理;老公是公务员;儿子今年13岁了,读初中一年级。平日里,由于夫妻双方工作繁忙,孩子学业紧张,很少有机会一起出去休闲放松。在小朱看来,过年七天,除了买年货看望双方父母,最大的快乐就是可以一家人外出逛逛街,旅旅游,放松一下,“哪怕看一场电影也好。”

  “平时太忙了,工作压力特别大,总想着这个项目做完了就可以休息一下,但是新任务又来了。”小朱说,作为一名80后,现在正是努力奋斗拼事业的最佳时期,如果现在不拼,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家庭,“我爸妈身体不太好,虽然有点退休工资,但是赡养他们,是我们做儿女的责任;孩子的教育费用,也是家庭开支的大头。为了他们,为了自己,我们都必须全力以赴打拼事业。”

  前几年,小朱一般大年三十回父母家过年,大年初一在家陪陪老人,初二到初五外出旅游,初六回家休整下准备投入新一年的工作。“今年没有特殊情况,也是这样的计划,正好我公公69岁大寿,就准备带着我公婆一起去南京旅旅游,一家人一起放松放松,开心下。”

  过年是回忆童年,同龄人的狂欢

  家住通州区的曹雅是一名90后,目前在上海一家高职院校担任英语老师。她眼中的年味是像小时候那样,上街、买年货、添新衣、收红包、玩鞭炮、串门,还有就是可以和老同学聚餐,一起回忆从前、憧憬未来。

  “虽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平时就能吃好穿好,但是过年穿新衣、置办年货,和兄弟姐妹一起放鞭炮还是十分期待的,毕竟意义不一样。”曹雅说,自己结婚两年了,在双方父母眼里还是孩子,他们每年过年都会给压岁钱,这时候就感觉自己还没有长大,幸福感满满。

  在曹雅眼里,过年能够与老同学相聚也是颇为开心的。“自从毕业后,不论是初中同学,还是高中同学,大家平时见面的机会都很少,只有通过微信或电话联系,过年嘛,大家都会回老家,聚在一起的机会也就多了。”曹雅说,“大家在外打拼都不容易,自然也会遇上各种烦心事,过年和同学们一起聚聚,吐吐槽,相互勉励也相互学习。”

  本报记者陈静

责编:苏敏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