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子阅读机挺方便,书的种类也不少。”11月3日上午,在如东县政务服务大厅,前来办理不动产证的市民顾金梅一边排队等待叫号,一边在自助服务区的电子阅读机前阅读。
如东县行政审批局购置电子阅读一体机和200多册图书,在政务服务大厅自助区设置“智能化图书角”,让等待叫号的市民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
像这样便民惠民的微型阅读空间,如东已建立了200多个,市民在医院、银行网点、车站等公共服务窗口随手就能捧起一本喜欢的图书。
打造时尚空间
读书休闲“热”起来
去年元旦,拥有藏书40万册的如东县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馆内设数字体验区、视障阅览区、3D影院等智能化功能厅,一流的设施、宜人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成为如东显著的文化地标和广大读者的绝佳去处。
城中街道友好社区地处如东县城中心地块,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内建立一个城市书吧,藏书3000册,涵盖科普、教育、小说、童话等多种类,供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阅读。
“阅读+酒店”在如东县城成时尚。一间书吧诞生在爱住格林晶品酒店大堂内,引起客人的追捧。除了酒店客人,路过的市民或者家住周边的市民都可以随时进来看书、借书、小憩。
打破传统图书馆时间、空间的限制,如东县城3处“24小时自助图书馆”使图书馆的借阅功能得以延伸,引导和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培养全民阅读习惯,成为市民身边永不闭馆的图书馆。
诸如此类的城市阅读空间作为一种新型文化综合体,群众参与度高,像“珍珠”一样,散落在如东县城的大街小巷,建在老百姓家门口,让市民触手可及,成为如东重要的主流文化新阵地。
今年,如东还将在文博场馆、城市综合体、公共服务设施(机构)、公共绿地等人流密集场所,增设20个图书角、5台数字阅读借阅机,在公共广场、公园、居民小区、村(居)建设阅报栏,打造城区“15分钟阅读圈”,拓展居民阅读空间,让居民就近就便、随时随地想读书、有书读、读好书。
升级农家书屋
“乡村明灯”亮起来
滨海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渔业村,村里198户农户从事文蛤、泥螺、紫菜、南美白对虾等海水养殖和生产经营。为方便渔民、养殖户书里淘金,村里以“流动书箱”的形式,将农家书屋服务延伸到滩涂和大棚,把书本送到生产作业的渔民、养殖户手里。
目前,如东16个镇(区、街道)农家书屋实现数字化全覆盖,85%以上的农家书屋面积在80平方米以上,60%的农家书屋拥有6至1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50%的农家书屋安装了空调,农家书屋成为“7+N个活动室”中最成熟、标准最高的一个文化阵地,吸引更多农民群众走进书屋、爱上阅读。洋口镇以农家书屋为主阵地,开展了“书香洋口、 阅享小康”农民读书节,阅读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等活动,让农家书屋成为党群关系的“连心桥”、群众知识的“加油站”。如东县双甸小学开展“书香校园——绿色阅读”班会、好书推荐、手抄报等活动,宣传绿色阅读、文明上网等知识。城中街道村居农家书屋管理员每天利用微信交流群线上给百姓推送各类阅读APP、推荐各类书籍,利用节假日组织绘画、阅读、健身等活动,为居民增添生活乐趣。
“农家书屋+志愿服务”,洋口镇池塘头村推出的新模式,让昔日沉寂、少有人上门的农家书屋一时间成了“网红”。该村利用农家书屋惠民平台,依靠“五老”,成立“周六课堂、快乐驿站”,青少年每周来到书屋阅读、写作、书法、绘画以及开展体育运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作业辅导。这种叫好又叫座的志愿服务模式,让农家书屋真正“活”了起来。
浸润书香城市
幸福小康“溢”出来
下班了,如东锦恒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员工三三两两走进“书香锦恒”图书阅览室,开始快乐阅读。近年来,如东县总工会将职工阅读作为提升职工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切实加强职工书屋建设,在规模以上企业和农民工较为集中的村(社区)实施“书香企业”建设。
掘港小学有一个深受老师们喜欢的阅读空间——容和书社,每周的“相约星期三”便成为老师们潜心阅读和习练书画的固定时间。县城机关幼儿园通过创办“教师书吧”、 成立“读书小组”、 开展“好书推介”等方式助力阅读。近年来,如东县每个学校设立了图书角,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用文化浸润学生成长。
“我们制定出台如东县公益阅读组织扶持办法,鼓励扶持行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公益性阅读空间建设与公共阅读服务,提升阅读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如东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于海霞说。
目前,如东正在建设一批高标准城乡书房、书吧,并纳入奖励扶持范畴。城乡书房采用“城乡书房+书店”“城乡书房+文化礼堂”“城乡书房+酒店”“城乡书房+咖啡店”等方式,推进多业态融合发展。到今年年底,各镇(区、街道)至少新建1家三星级书吧,全县将建成20个高标准城乡书房、书吧,新的城市地标让市民在家门口乐享文化惠民盛宴,添香小康幸福生活。
本报通讯员 曹建明 本报记者 杨新明 徐爱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