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募捐善款到“以商养善”、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多年来,除了“莫文隋”“江海志愿者”等被媒体广泛挖掘报道的慈善典型外,在江海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民间慈善组织,以自己的方式探索民间慈善路径——
互利共生,慈善的种子会开花
与张謇故居濠南别业隔河相望的城南别业里,驻扎着一家民间慈善组织——“暖舍慈善联合会”。2015年初,15位发起人立志投身慈善事业,把“家”安在这里,他们举办了一个庄重的入驻仪式,面向张謇先生的塑像,发愿:“起好念、行善愿、做一个温暖的人。”
“公益慈善,是一个人选择的非常平常的生活方式。”作为发起人,郁斌担心媒体报道带来的“名”会失了“暖舍”做慈善的本心,一直拒绝“暖舍”过多地被媒体关注,“动机纯粹,才能走得更远。”
“暖舍”的慈善被媒体“发现”,非常偶然。不久前,记者在遥远的青海藏区遇到一群南通企业家和市一院医生们为藏民送药义诊。在异乡共同的慈善经历,让身为“暖舍”秘书长的郁斌愿意聊聊自己和“暖舍”的伙伴们做慈善的心路历程。于是,便有了记者与他的三次长谈深聊。
20年前,郁斌还在政府部门从事再就业项目开发工作。在市总工会牵线搭桥下,南通从内蒙古喀喇沁旗招工,以就业带动当地扶贫。
“来了40多人,竟有6个未成年的孩子”,可这些孩子哭着不愿回去。为了一探究竟,郁斌坐了4天3夜的火车,亲自把这些孩子送回家。眼见当地的贫困状况,郁斌的心一下子被触动了。他二话没说,掏钱让这些孩子继续念书。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他就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参与资助。也就在那些年,在政府支持下,郁斌创办了南通市百帮服务有限公司。在企业发展中,郁斌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慈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在受邀和其他企业家交流时,他也会适时把自己的慈善感悟与实践和大家分享。
善良会传染,慈善的种子会开花。
20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郁斌的慈善之路也越走越宽,中城投资许卫纲、富美帽业孙建华、江海股份顾宏钟、成辉石油季剑兵、中心美术馆陈晓炜、金安达空调仇新冲、山水律师事务所华刚、加茂川餐饮周丽华等300多位爱心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先后参加了“暖舍”的助教助学活动,内蒙古、陕西、四川、西藏等地一批又一批的贫困学生得到了他们的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南通叔叔阿姨们的帮助,改变了命运,“他们有的成了军官、有的做了老师,还有的当上了外资企业高管……”每念及此,郁斌的眼中总是充满了自豪。
在郁斌看来,慈善不是单方面的施舍,而是互利的共生行为。一个有着慈善文化的企业,员工的荣誉感、凝聚力会更强;而对企业家个人来说,企业的成功固然不能缺少个人的努力,但归根结底却在于它是否生逢其时,“反哺社会是应尽的责任,更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发乎于情,成长需要理性专业
“慈善不是一时起兴之事,它可以‘发乎于情’,但一定要‘成长于理性’。”近年来,郁斌和他的“暖舍”伙伴们一边做慈善,一边思考:如何建立专业的机制、持久的计划,让慈善可持续成长?
2010年,南通高尔夫队成立了希望爱心会;2015年初,15名爱心人士和南通高尔夫希望爱心会在城南别业,发起成立了南通“暖舍慈善联合会”。
“暖舍”用企业化思维运作慈善项目,创新建立了“以商养善”模式:通过众筹,启动慈善商业项目,产生的利润不分红,而是再投入用于慈善。对此,时任南通市慈善总会会长的王德忠给予了高度评价:“暖舍”慈善理念先进,救助精准,形式创新。
目前,“暖舍”先后创设了“暖舍”咖啡、暖田文化、3/1手工烘焙等社会企业,不仅丰富了城市居民休闲文化生活,也给了更多人表达爱、奉献爱的机会。
“好的慈善不能鼓励‘不劳而获’,应该让温暖自爱的弱者更加自尊,帮助他们独立起来。”在内蒙古喀喇沁旗的助学工程中,“暖舍”和资助学校签订协议,对资助生的成绩、学校升学率都有相应的奖惩;在云南大凉山布脱的助学项目中,他们对升入高中的优秀学生家庭,会捐赠一头母牛,帮助这个贫困家庭自力更生,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在南通,筹备开设暖舍咖啡馆分部,为自闭症少年“造饭碗”,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让孩子通过劳动实现人生价值。
慈善需要爱心,也要专业。“暖舍”还会定期举办“思享会”,邀请心理、慈善方面的专家,对大家进行培训。比如,在助学过程中,“暖舍”鼓励资助人和受助学生建立“亲人般”感情联系,但有些爱心人士却困惑于得不到孩子们的回应。通过培训,资助人与被资助人之间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彼此感知温暖,每个人的内心也不断得到善的滋养。
共建共享,让慈善更有力量
南通民间慈善的规模虽然不大,但理念先进,“接地气”,冯仑、老黑等公益大咖先后来通,探究民间慈善的“南通经验”。
共享共建,是南通民间慈善的一大特色。
发挥企业公益的价值,以企业之善带动社会之善。近年来,在市慈善总会的推动下,“暖舍”发起、联合南通各家民间慈善组织形成公益慈善联盟,在“助学、爱老、帮残、暖独、救急”五大公益方向上,有效配置资源,解决社会需求。
今年疫情期间,市区医院压力陡增,医护人员连轴转。南通民间慈善组织闻讯而动,联合发起“爱心送餐”活动,CUP咖啡、3/1手工烘焙、过路人饭团、九阳豆浆等一些网红、餐饮机构,每日为一线医护人员免费送早餐、下午茶;在防疫物资最紧张的时候,“暖舍”发起紧急会议,各家联盟企业发挥各自资源,筹集了万余只口罩,派发至社区、失独家庭、快递员、滴滴司机等群体……
一个良好的慈善平台,可以让个人小善汇聚社会大善,让每个心中有爱的人都能成为公益的践行者。郁斌说:“‘暖舍’很愿意成为有效公益项目孵化平台。”
“暖舍”重点公益项目,可以由会员申报,一旦确定下来,“暖舍”承担启动费用,项目召集人就成为具体执行主席,总揽经费筹措、人员调配等事宜。
南通籍渐冻患者葛敏引起社会关注,但更多的“葛敏”如何面对高昂的费用?“暖舍”发起成立“南通渐冻症患者关爱基金”,为其注入“种子基金”,葛敏作为项目执行人,以此推动基金的发展,“为南通乃至全国的渐冻症患者送上持续性的关爱。”
“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的热情参与,给了我们最强大的精神支撑。”筹建临终关怀中心、创办为自闭症患者提供工作岗位的公益咖啡馆、与公益机构合作“暖舍面馆”……郁斌和他的“暖舍”伙伴们忙得不亦乐乎。
本报记者 王虹蔚 苗蓓 冯启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