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美术历经明清时期的积淀,至二十世纪以来厚积薄发,南通籍及南通本土美术名家辈出、经典名作迭现,这一现象引起美术界高度关注。12月15日,“江海 新象”当代中青年艺术家作品学术邀请展开展,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南通现象”品牌深化和推广的一项重要内容,也为南通美术现象提供鲜活可行的个案研究,从而挖深挖透南通现象内涵,扩大南通现象认同度和知名度,提升南通美术的艺术价值和后续爆发力。
“中国美术南通现象”是江海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持续时间长、社会影响广泛”“艺术修养深厚、涉及领域广泛”“包容中西艺术、继承创新并举”的特征,而这一现象的成因则与南通滨江临海、沙洲拼接成陆,多方文化大融合有关。自二十世纪初及至现当代,南通美术家呈井喷式涌现、梯队式成长。在这100多年中,若以10年为一个时段,几乎代代都出现了极具代表性、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美术家,他们的诸多代表性作品在国内家喻户晓或震撼中外,作为美术界公认的时代经典载入中国美术史。从20世纪初到当代,若以10年为一个时段,几乎代代都出现了极具代表性,享誉国内外,为人耳熟能详的南通籍美术家。如出生于19世纪90年代的王个簃,出生于20世纪10年代的尤无曲、高冠华、赵丹,20年代的赵无极,30年代的袁运甫、袁运生、范曾、顾乐夫,40年代的沈行工、王冬龄,50年代的范扬、邬烈炎、丁杰、周京新,60年代的刘伟东、冷冰川、徐累,70年代也有一批青年新锐在全国美术界崭露头角......南通美术家们富有独立精神、创新思想,且深厚学养,在美术艺术创新、理论研究、美术教育、学科创立等诸多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他们的艺术成就犹如涓涓细流汇入艺海,为中国美术事业繁荣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和贡献。
2019年,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成功申报“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项目”,这是一个突破性的成果。“20世纪‘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展”分别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和江苏省美术馆成功展出后,回家乡做汇报展。展出了65位南通籍艺术家的126件作品,由文献研究、艺脉研究、传承研究三个板块组成,体现出他们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持续发力与观念维度。
在本次展览后举行的“江海·新象”当代中青年艺术家作品学术邀请展学术研讨会上,市文联、市美协和参展画家紧紧围绕“中国美术南通现象”以及传统与当代,创作与交流,展览的价值和画家的个性多个话题进行交流,以期不断提高南通美术创作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并引领其生产出更多富有文化特色和时代风格的精品力作。策展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于量表示,此次画展以“新象”为名,既有讴歌盛世新貌之意,也旨在推举新人。他的整个美术的知识结构来自于南通,在了解南通、研究南通的时候,更多把“南通现象”称为“南通文脉”,这次展览里面中国画、水彩、西画都出现了一些非常好的气象,从技法上、表现上、语言上都取得让人们感受到当下生活的新视角。入展艺术家的艺术成就体现和代表着南通中青年画家的集体风貌和整体实力,更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的发展走向,年轻就是希望,就是未来。南通人才济济的中青年画家群体便是一面镜子。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卫是本次参展的艺术家之一,他的水墨作品一直以极具当代意味的符号叙事见长,画面总是因现实与梦幻的错位而产生一种惚兮恍兮的视觉原动力。他步入画坛以来,有“疑云系列”“水墨静物系列”“笑傲江湖系列”“花花世界系列”“逍遥游系列”“影系列”等多个作品系列,作品较为重视在绘画中表达一种观念,或对社会畸形现象含蓄的戏和嘲讽,或以“旁观者”玩世不恭的游戏方式,反映自己内心的感情。笔下呈现出来的幻觉图像给人的感觉是信手拈来,未经刻意推敲制作,这也使其作品易于被人接受,作品中的形象夸张、变形,以至荒诞、怪异,但相对温和、雅致,不乏形式美感。
“这次展览各种画种丰富,有国画、油画、水彩、综合材料等,‘中国美术南通现象’在美术界已经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在清末民初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的推动下,南通在很多方面都开了风气之先,如南通师范学院是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博物苑是中国第一所博物馆,所以南通能够名家辈出与地方的文化活力有很大关系。”张卫说,近几年,南通大学艺术学院从全国引进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在学院担任工作教学,而且在全国美展中都取得过不错的成绩,这也是‘中国美术南通现象’在新时代的一种新发展。”(记者 徐培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