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志愿红”构筑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南通开发区小海街道积极发动、引导广大居民加入志愿队伍——
2021-08-18 08:20:00  来源:江海晚报  

7月下旬,疫情再起。在南通市小海街道各个小区、卡口,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人,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臂缠红袖套,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年龄、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防疫志愿者。

目前,小海街道有11支防疫志愿队伍,共108人,其中党员34人,年龄最小的13岁、年龄最大的73岁,目前累计志愿时长已近千小时。

“防疫千头万绪,必须扎牢篱笆。光靠街道、社区和物业工作者显然不够,我们发出志愿者招募令,得到积极响应,志愿者配合我们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小海人民,好样的!”小海街道党工委书记沈波介绍。

主动请缨,党员姐弟一线践初心

“大姐,我跟你换一下岗位,后面你负责劝导居民戴口罩和测量体温,我负责查看行程码和苏康码。”10日一早,小海街道海尚社区门岗防疫一线,两名老年志愿者格外引人注目。

两位七旬老人都是海尚社区居民,姐姐单琦凤和弟弟单琦琥都是党员。姐弟俩一直热心社区公益事业。当前,为从严从实从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每次进出小区大门,看到执勤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单琦琥就萌生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的想法。

他把自己的想法与姐姐进行沟通,单琦凤不仅在思想上给予支持,还表示愿意和弟弟携手并肩,共同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于是,他俩相约一起到社区报到,向组织“请战”。“党员是一面旗帜,关键时刻就要站出来,虽然我们年龄大了,但还能为社区做一些事情,每天参与志愿服务两个小时绝对没有问题。”单琦凤坚定地说。

单琦琥是一名退伍老兵,早年参军时在部队表现突出,入伍第一年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有51年的党龄。谈起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初衷,单琦琥说:“今年我拿到‘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是党中央对老党员的关爱。退休不退志,更不能褪色,我将倍加珍惜这份荣誉,做到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在有生之年继续发光发热。”

挺身而出,“小海好人”再守“疫”线

家住星嘉花园的苏建平,是远近闻名的“小海好人”,不但和兄弟姐妹精心照顾90多岁的老父,还急公好义,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活动。

去年初,第一波疫情期间,他就早早报名加入星嘉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今年一听说要招募志愿者,他又第一时间赶到社区报名。“我父亲是抗美援朝的老兵,支持我报名,家里其他人也都表示支持。”

除了家人的理解,苏建平介绍,平时社区对自己也很照顾,逢年过节还会上门慰问自己和老父亲。“应该用一些实际行动,来报答社会的关爱。”

星嘉花园靠近农批中心,小区里租住户多、人员复杂。志愿者的工作并不轻松。与其他志愿者分时段“上岗”不同,苏建平是“全天候”。“只要照顾好老父亲,我就到社区报到。”他介绍,除了在小区卡口值守外,他还会在小区里“扫楼”,宣传各种防疫知识,看到有老人不戴口罩,就会及时提醒。

这轮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小区里有的居民不够重视,对出入卡口还要出示双码也有反感。“也不和人家吵,只能反复劝说、全力阻拦。”苏建平介绍说,随着防疫措施不断严格,大家的防疫意识也越来越浓。“现在基本不要提醒,大家出入的时候,都会戴好口罩、出示双码。”

更让苏建平欣慰的是,感动于他的付出,越来越多的居民正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来。

接续传承,年轻人展现青春力量

11日下午,天空洒下淅淅小雨,扬州大学大三学生周钰航坚守在源兴花苑北门口,认真地给来往行人测体温、查双码。

自从疫情再起,周钰航就主动来到社区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他成为一名志愿者,还是受到爷爷周海平的影响。去年,74岁的周海平面对突然袭来的第一轮疫情挺身而出,成为源兴社区年纪最大的志愿者。周海平每天起早贪黑,早晨四点半便来到岗位,开启一天的志愿工作。爷爷的身影在周钰航的心中种下志愿服务的种子。

“今年疫情袭来,爷爷行动不便,这个志愿者得我来干。”在接受志愿培训后,周钰航来到卡口值守。在这里,他和社区干部、物业保安协同作战,严格把控社区检测程序。

严格把控的同时,周钰航又有着年轻人的同情心。由于防疫需要,快递员不能进小区。一次,在又拦下一名快递小哥后,得知收货人腿脚不便,不能下来取货。周钰航二话不说,拿起快递,送至居民家中。

源兴社区党总支书记金夕平介绍,目前,值守源兴花苑共有16名志愿者,都是“85后”到“00后”。“他们肯干事,能吃苦,我们可以看到‘后浪’的青春力量,这些年轻人正用实际行动展现出新生代的担当。”

(记者 陈可 通讯员 王秋乐)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