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生活虽苦,但关爱一直都在
2021-10-22 09:36:00  来源:江海晚报  

20日下午,秋雨瑟瑟,凉意渐浓,但关爱的脚步并未停歇。关爱一线牵栏目组在南通市崇川区窑墩坝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为10户困难家庭送去爱心物资和慰问金,为他们秋日的生活注入一股暖意。

九旬老人多年照顾残疾儿子

“太感谢你们了,下雨天还专程跑一趟给我送东西,真的很不好意思。”看到栏目组送来的一台崭新破壁机,90岁的陆连珍激动不已,连连道谢。

陆连珍的儿子陆福平今年已经65岁,但一直被当成小孩子在照顾。提起这个儿子,老人家就偷偷抹眼泪。“刚出生的时候也是健健康康的,没想到小时候得了脑膜炎,那会家里穷,也就耽搁了治疗的时间,后来再去看也没治好,就这样落下了病根,一直不敢见人,生活也完全无法自理。”

老人说,几十年来,儿子的生活起居全由自己照顾,吃喝拉撒都得管。“他一般就躲在房间里,基本不会出门,我整天也就是围着他转。由于大小便没法控制,多的时候一天要换好几次衣服,洗啊弄的反反复复,这些事我也已经习惯了。”

因为房屋拆迁,最近陆福平暂时住到了养老院,陆连珍也搬到了小儿子家中,多年如一日的生活终于能稍微喘口气了,但她还是惦记着陆福平。“儿子的牙已经掉光了,有了好心人送来的这台破壁机,儿子就能吃上更软乎的饭菜了。这两天我们就把破壁机给他送过去。”

“我相信,日子一定会慢慢好起来”

余春林是栏目组当天走访的第二户。见到余春林时,他刚从外面打完零工回来。

今年51岁的余春林是肢体四级残疾,一直靠打零工维持着全家人的生活。“你看我的两只手,这边都鼓起了很大一块,干不了啥重活。唉,我也想找份收入高一点的工作,但没办法啊。”提起自己的身体状况,余春林狠狠地叹了一口气。说话间,余春林的老婆从外面回来了,绕过了我们默默地走进了厨房,拿起了锅开始接水。“我老婆是智力二级残疾,好的时候可以帮着干些简单的家务活,挣多少钱也是指望不了的。”

这些年,余春林全家基本就靠着低保和打零工的收入,再加上21岁的儿子还在上学,日子过得确实紧巴巴。“我儿子现在在盐城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念大专,今年是第三年了,学的是汽修专业,每年学费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但好在能看到奔头了。也希望他能学好这门手艺,将来毕业以后找份工作,踏踏实实地干,过好自己的生活。”余春林说,日子虽然苦,但相信有好心人的帮助,靠着自己的双手,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点滴爱心,传递希望与温暖

“记者你好,这期有人要煤气灶,我送来了,烦你交给顾王鼎先生,谢谢!”让记者感动的是,上期关爱故事稿件见报后,好心人陈老太又悄悄地将一台煤气灶送到了报社一楼前台,并附上一张纸条,写明捐赠对象。陈老太是关爱一线牵栏目的老熟人了,虽然眼睛有点花,耳朵也不太好,但做起善事来从不含糊。

除了陈老太之外,这次关爱活动,依旧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既捐款又捐物。市民单先生受女儿单筱懿的委托,专程送来了一台电饭煲。“我女儿是关爱一线牵栏目的忠实读者,从栏目创办伊始就开始参与了。那会,她才十几岁,现在已经快大学毕业了。”单先生说,女儿小的时候,每次看到报纸上写的困难家庭,都会叮嘱爸爸帮忙到报社献爱心。中考那年暑假,女儿去当二胡助教挣了400元,瞒着家里人亲自去报社捐了其中的200元,还买了一些书一起捐了。“可以说,慈善的种子从小就根植在她心里了,我们作为家长很欣慰。”

这次捐赠的爱心人士里还有一个“小面孔”,是来自田家炳中学初一年级的刘育彤。刘育彤的妈妈告诉记者,女儿第一次参与关爱捐赠是六年级的时候。“那次是班集体组织,我女儿觉得很有意义。这次主动提出来要认领微心愿,从平时积攒的零花钱里拿出一部分让我买了两台破壁机。说实话,我们很支持她,力所能及帮助所需要的人,这也是人生课堂很精彩的一部分。”

(记者俞慧娟)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