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籍新四军老战士,八一电影制片厂生产处原处长,抗战大片《血战台儿庄》制片主任林亮女士,于11月7日21时40分在北京海军总医院逝世,享年91岁。
“红小鬼”发送抗日传单
1930年2月的一天,南通东北营顾家诞生了一名女婴,取名顾林晾。顾家是南通城里有名的大家族,其祖上与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同宗同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书香门第,同时却又是一个革命的大家庭。早在抗战期间,顾林晾的二叔、姑姑、姑夫等6人就已经参加了革命。
受他们的影响,还在读小学的时候,顾林晾就开始为中共南通地下党送信和传递情报了。
据她弟弟顾林暄回忆,早在13岁时,姐姐就加入了南通少年先锋队。她常常利用小孩子的便利,为地下党秘密发送抗日传单。那时候,南通城里许多人家大早起来会发现门缝里有塞进来的抗日传单,这实际上就是姐姐和她的同学们晚上的“杰作”。
参加筹建八一电影制片厂
1945年4月,还在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就读的顾林晾毅然奔赴苏北抗日根据地。因为能歌善舞,她被编入新四军四师“雪枫文工团”,成了一名部队文工团员。也就是从那时起,顾林晾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林亮”。除了行军打仗和宣传抗日外,她承担起了文化教员的职责,教战士们学文化知识,一时“桃李满天下”,多次受到部队的嘉奖。
解放战争时期,林亮所在部队改编为华东野战军(后为第三野战军),她随队伍转战南北进入山东,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这场战役打响的时候,林亮已经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了,曾荣立三等功。由于表现突出,林亮后被调入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机关,担任电影队指导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亮参加筹建八一电影制片厂,成为该厂的创始人之一。
《血战台儿庄》曾轰动全世界
林亮的丈夫也是一名新四军老战士。受家庭和成长环境的影响,林亮的4个子女先后参军,转业后也都从事与电影有关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年仅20岁的小儿子费林军与好友田利军一起创作了电影剧本《血战台儿庄》。
林亮担任了该片的制片主任。从导演到演员、从烟火特技到道具化妆,这部电影都是由她一手组织起来的,她为这部新中国第一次反映国民党正面抗战的片子立下了汗马功劳。
《血战台儿庄》放映后得到了全世界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极大关注,它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和“祖国统一的序幕”。后来,这部优秀影片获得了中国电影最高奖“金鸡奖”,以及改革开放30年最佳电影剧本奖和改革开放40年最佳电影剧本奖。
“一直以来,林亮勤勤恳恳、不图名利,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特别是中国军队电影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林亮去世后,八一电影制片厂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建厂以来,几乎每一部电影,故事片、纪录片、军教片,都有她的汗水和贡献。”
作为一名拥有74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林亮用一生践行着对党的赤忱和忠诚,她曾荣立三等功两次,获三级解放勋章、抗战功臣奖章、建国贡献奖章和优秀贡献50年以上老党员功勋奖章等。
(记者赵彤 杨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