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南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环境质量、生态创建、转型升级、环境政策等都走在全省前列,特别是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位居全省第一,水环境有了明显提升,废气治理、危废“绿岛”等项目具有标杆意义,希望南通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更高定位树立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蓝天、碧水、净土,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美好追求,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去年以来,南通市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全省第一,PM_2.5平均浓度全省首批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南通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任重道远。笔者多次参加市政协组织的防治污染督查组督查,发现在少数地区特别是在一些偏僻地区和农村,环境违法行为尚未绝迹。少数有毒有害企业向外偷排污水废气;有的企业产生噪音,影响附近居民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等等。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久久为功,首要的是咬住目标不放松。这就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围绕污染物总量减排、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环境风险管控三类目标,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领域为攻克重点。一是聚力“天更蓝”的目标,细化工作举措、压实攻坚责任,瞄准重点源头、管好重点行业,狠抓涉气企业、工地扬尘污染治理等专项治理,不断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果。二是聚力“水更清”的目标,重点“查排口、查源头、查河道”,坚决“治前端、治中端、治末端”,做到“彻底治、治彻底”,切实打好治水“最后一公里”攻坚战,确保不折不扣完成治水任务。三是聚力“土更净”的目标,强化源头预防、分类管控和治理修复,抓严抓实源头治理,加大排查整治力度,有序推进污染地块的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四是聚力“废更少”的目标,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积极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加大固体废弃物处置力度,积极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健全工业固体废物收集、贮存、处置分类回收体系,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这就要充分听取“三代表一委员”和市民代表的意见建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作为广大市民,严格执行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分类投放垃圾。从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到适度点餐不浪费,从绿色出行到举报污染行为,每个人其实都可以为污染防治攻坚战出一份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只有发动政府部门、企业、公众的力量全力攻坚,才能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抓好试点示范,是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效举措。通过政协和政府有关部门等组织的生态环境督查,强化持续发力治污,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督查中坚持统筹兼顾,力争实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消除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最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在督查过程中,注重把群众正当举报与少数人员恶意举报区别开来,将恶意举报的内容不再作为督查内容以降低行政办公成本。同时,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南通贡献。
(作者 戴卫民 陈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