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市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阵地相继推出“云观展”“线上问答”等活动,市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文化大餐”。与此同时,闭馆期间,馆员不停歇,在保障好馆内公共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发挥文旅人的责任担当,将文化服务拓展至社会志愿服务。
“云相聚” 文化服务持续在线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根据南通市疫情防控2022年第24号通告要求,即日起,南通市文化馆各阵地(南通群英馆、南通文庙活动中心、南通伶工学社、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暂停对外开放,恢复开放时间另行公告。”3月31日,市文化馆发布“暂停开放”公告。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南通群英馆“闭馆不闭展”,于4月1日至15日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云观展,听讲解”活动;通过“文化南通”“南通群英馆”“南通非遗”微信公众号,“南通群英馆”视频号、抖音号同步推出群英馆宣传片及古代馆、当代馆、近代馆14个篇章的云讲解,充分展示红色教育展馆内涵,重温城市文化记忆。
从感受这座城开始,南通市书画家执手中笔,诉心中情,以柔克刚,凝聚起抗疫精神合力。继4月1日市个簃艺术馆开展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践行文艺使命担当”为主题的书画网络展后,6日起,又在“南通市个簃艺术馆”微信公众平台推出馆藏精品线上系列展览,为居家守望的市民展现思想精深、特色鲜明的书画精品。
针对广大读者群体,市图书馆开放所有线上阅读资源和专业类数据库,市民通过其微信公众平台“云借阅”便可浏览各类电子图书。“目前来看,居家浏览学术论文、艺术类专业数据库、主流期刊数据库的读者显著增加,为此,我们加大技术力量,保证24小时在线通畅,市民使用不受阻。”南通市图书馆党总支书记、馆长季丰吉表示。此外,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还推出“线上有奖竞答”“英文绘本故事会直播”等活动,为未成年读者带来个性化文化服务。
“守阵地” 疫情过后送上好戏
4月7日,做完新一轮核酸采样的郭华航,转身便投入到日常巡点检工作中。为配合防疫工作,减少与外界的接触,2日起,他便和舞台、工程、安保、后勤等部门共计24人留守剧院,实行封闭管理,做好剧院常规运维及应急保障。“从事这行,我们已经习惯了。虽然演出不再进行,但馆厅现场不能缺人。”南通大剧院舞台技术部部长郭华航如是说。
据了解,今年3月,南通大剧院已完成首次年度“大体检”,为之后的演出构筑了坚实的技术后盾。目前,留守值班人员每天按规定做好核酸采样,并上报个人健康情况,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持续巡视检修工作。
南通大剧院演出部葛言飞表示:“现在最近的一场演出是排在5月3日和4日的《南唐后主》,而观众比较期待的管风琴演奏、国交音乐会、儿童剧等在重新敲定档期中,我们也希望能够保住好剧,在疫情之后顺利地为大家送上好戏。”
此外,为切实贯彻市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要求,有效降低新冠病毒环境传播风险,闭馆期间,市文化馆同样组织物业管理人员和馆员开展全面消杀工作;对南通群英馆、南通文庙活动中心、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南通伶工学社4个阵地的办公区域、展馆、活动场所等辖区范围进行全面消杀,确保做到喷湿喷遍,不留任何死角、盲点。
“奔一线” 抗疫队伍闻令而动
“菜来了,下楼拿菜了。”从4月1日起,每隔一天,在位于南通开发区小海街道的海悦嘉园小区业主微信群里都会收到这么一条消息。作为市图书馆社会工作部主任,韩文甲在小区封控后,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就地转为志愿者,为居民发放生活物资。
第一次穿上防护服,亲历家门口的防疫工作,韩文甲心里也有些担忧。他坦言:“刚开始也不清楚具体情况,吃了个早饭就去了。我们从上午8时到下午2时,中间不休息、不上厕所,怕耽误工作。”渐渐地,走多了,脸熟了,效率也提高不少,“现在我们每人负责一栋楼,时间大大缩短了,每家每户的人也都认识了。”
鸡肉、蔬菜、酸奶、水果、包子……每当把一份份生活“大礼包”送到居民手中时,韩文甲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也油然而生。“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感谢政府。因为送得及时,送的还都是老百姓急需的物资,大家也很放心地积极配合我们。”
面临疫情大考,像韩文甲一样闻令而动、冲锋在前的文旅人还有许多。全市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开展以来,南通大剧院组织员工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先后有11名员工报名加入脱产或半脱产抗疫志愿服务;市文化馆积极响应,组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活跃在高速路口卡口、核酸采样点、文旅场所等防控一线,助力全市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南通书画院个簃艺术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深入社区,用实际行动履行党员干部义务……
(记者 杨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