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22日,海安市志愿者杨士兵和南通市崇川区志愿者陈灵先后赴泰州,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做准备。两位都是90后,原本素不相识的两名年轻党员在泰州市人民医院的病房内相遇,共同为挽救患者生命这一使命而努力着。经过高分辨配型和全面的健康体检,杨士兵符合捐献条件。杨士兵将于7月26日正式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将成为南通市第6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南通市青年杨士兵、陈灵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为当代青年群体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值得点赞。据悉,南通市已有17109人报名采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62人成功实施捐献,他们用生命的种子重燃了62个家庭的希望。
造血干细胞被誉为“生命种子”。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白血病、急性放射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地中海性贫血、重症免疫性疾病以及因癌症接受放化疗后的免疫功能低下等多种疾病,可以帮助血液病患者重获新生,因此,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一项造福社会、拯救他人的人道主义善举,也是大力倡导的一项公益事业。
目前,我国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地中海贫血病患者有100多万人。每年新增患者约5万人,其中50%以上是青少年和儿童。本来通过合理的治疗,半数恶性血液病是可以治愈的,只是眼下很多青少年和儿童患者多为独生子女,因此配型成功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非血缘性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身上,民众积极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让更多的患者多一分希望。
然而,目前不少人对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等存在误解,认为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比如很多人认为骨髓是被医生用器械从脊椎骨中直接抽取。事实上,移植的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外周造血干细胞对健康的捐献者来说没有损伤。青壮年捐献造血干细胞,只是承受一点痛楚,却能拯救一条宝贵的生命。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挽救他人的生命,可以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公益事业。目前,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已突破1万多例,这代表的不仅仅是个数字,更体现了一种自愿无偿、高尚利他的捐献精神和奉献爱心、挽救生命的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
一滴热血,凝聚赤诚之力;一份爱心,承载生命希望。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民众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加深,会有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中来,用自己的行动和爱心,让更多患者获得新生的希望,让生命更有意义。
(作者鹰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