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传递温暖力量。在全国妇联揭晓的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名单中,南通市崔协贵家庭、陈厚根家庭和殷松茂家庭三户光荣上榜。
近年来,南通市高度重视家庭建设,组织开展各类好家风宣讲活动,让良好家风影响身边更多人,传递更多幸福声音。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0户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122户家庭获评江苏省最美家庭、613户家庭获评南通市最美家庭。
国际家庭日当天,记者分头采访新当选的全国最美家庭,聆听他们的家庭故事,分享小家大爱,传承家国情怀。
“这是我们全家的荣誉,我会转告我父亲的!”15日,记者致电崔协贵的小儿子崔维平时,他才得知自己的大家庭被评为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
今年82岁的崔协贵和妻子陈茂英,家住海门区悦来镇永平村。多年来,老两口早已将勤俭养成了习惯,还常常去菜场出售自家承包田里种的蔬菜、土特产等。“儿子女儿都要接我到城里住,但我还是爱在农村,日子乐得自在。”
崔协贵夫妇俩看似平凡,却用谦和的心、付出的爱、感恩的情,培养出了四个杰出的子女。大儿子崔维成,深潜英雄和科学家,西湖大学深海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二儿子崔维兵,中国航天工程师,参与了神九飞船的设计和发射;女儿崔兰平和小儿子崔维平,都是成功的企业家。
谈及父亲是如何教导子女的,崔维平介绍,父亲曾反复强调,一定要努力读书,家里会成为坚实的后盾。因此,他们从小学会了自我加压、奋发上进,崔维成、崔维兵兄弟俩曾先后考入清华大学。
在教导孩子们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崔协贵也不忘告诫孩子们要心系国家。崔维成在英国求学多年,国内的一纸召唤悄然而至。虽有导师竭力挽留,但他毅然选择报效祖国。“我来自黄海之滨的农家,自小饮着长江水。”崔维成说,“祖国现在需要我,我必须回去。”
崔协贵夫妇还注重引导孩子造福全村、回馈社会。崔氏兄弟们曾经拿出近8万元,委托村里修了一条近500米的水泥路,之后又汇给村里10万元用于道路维护。崔维成连续多年春节慰问敬老院的老人,用去近40万元。去年,崔维成全家还定向捐赠4万元用于海门三阳小学“国兴奖励基金”,勉励孩子们做一个像张謇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
崔维成曾凭借参与完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表彰。他获奖时说,读书不仅为自己和小家,更要为国家和社会做几件有用的事。简单的话语却把父亲言传身教的大爱与责任诠释得清清楚楚。
陈厚根家庭
热心公益爱奉献彰显责任担当
“当选全国最美家庭,这是对我们的肯定,也是今后不断前行的动力。”昨天,回忆起多年来心怀家乡、情系故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诠释对“真善美”坚守的点滴,家住海安的陈厚根谦虚地说。
2014年,在外打拼了二十多年的陈厚根从内蒙古回到家乡海安,创立南通林润置业有限公司,打造了海安星湖001商业广场。陈厚根的妻子李圣霞是他的贤内助,一直用心照顾家庭,热心志愿服务。
陈厚根的父亲陈怀银是原海安县吉庆镇新胜村村支书,陈厚根从小就耳濡目染父亲无私帮助困难家庭和周围乡邻,受父亲的影响,他养成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情怀。2018年,陈厚根建立星湖001好人基金,当年注入资金50万元,每年投入不少于5万元,基金用于资助“好人”等公益事业。陈厚根一家还累计出资20余万元,资助多名贫困大学生。每年,他们一家都会慰问困难户,定期为残疾、孤寡老人送去暖心物资,坚持不懈扶贫助困。“我希望能够尽己所能,帮助一些面临困难的父老乡亲,让他们能渡过难关。”陈厚根说,“当我看到身边有这么多好人做好事,我也想为这些好人做点事情,所以设立了这个基金,对好人志愿者进行微薄的资助。”
2020年,陈厚根夫妇出资100余万元,为家乡墩头吉庆修桥筑路、整治河道,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疫情严峻,陈厚根夫妇主动为商铺减租,并采购上万元防疫物资送达疫情防控一线,带领公司员工全力配合七星湖社区分流疏导、扫码核码,帮助老年市民登记采样信息等。
多年来,陈厚根一家累计投入约500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受父母的影响,女儿陈林蔚也热心公益,积极参与各种志愿者服务。
一个人的奉献是光,温暖了一人又一人;一家人的奉献是灯,指引一个又一个家庭向美向善前行。陈厚根一家默默奉献,用不变的初心延续着无限的责任。
殷松茂家庭
二十年如一日谱写动人手足情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通州区平潮镇颜港村,殷松茂全家悉心照顾哥哥殷松林一家二十多年,谱写了动人的手足情。
殷松茂的哥哥殷松林一家原本有四口人,老两口养育了两个儿子。但是,这家人命途多舛,殷松林由于眼疾十多年前双目失明,老伴14年前病逝,大儿子20年前死于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子先天一级智力残疾。殷松林家的不幸境遇让殷松茂一家痛心不已,更放心不下。为了使殷松林家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殷松茂的儿子殷国峰主动挑起了两个家庭的重担,他让父亲辞去工作,专心在家照顾大伯一家。
二十多年如一日,殷松茂照顾哥哥和侄子的日常起居,一日三餐亲自送到他们手中,由于智力残疾的侄子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殷松茂每天都要给他穿衣、洗澡,耐心照料,直至侄子去世。殷松林的老宅由于年久失修,雨天漏雨,门前泥地湿滑,为了哥哥生活安全方便一些,殷松茂多次劝说哥哥与自己同住,但殷松林坚持住自家的老平房。于是,殷松茂自掏腰包,为哥哥翻修老宅,还在门前浇筑水泥场地。如今,只要天气好,殷松茂就会扶着哥哥在门前转转,散散心。
殷松茂的儿子和儿媳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也十分孝顺老人。儿子常年出国打工挣钱养家,儿媳在附近工厂上班,一有时间就帮忙照顾大伯,煮老人喜欢吃的菜,扶着老人散步,生病了带他去医院看病……
如今的殷松茂也已年过古稀,因腰椎间盘突出,右腿无法长时间站立,即使这样,他也坚持尽自己所能照顾好哥哥。“照顾哥哥一家这么多年,说不苦不累那是骗人的,但是再辛苦我也会坚持下去,我们是亲兄弟,我不照顾他谁照顾呢?”殷松茂说:“只要我身体好一天,我就会照顾他一天,哪天我干不动了,我儿子、儿媳、孙女也会接着照顾他,让他安度晚年。”
殷松茂虽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他用爱与善良影响着家人,感动了周边百姓,使得孝老爱亲这盏明灯,温暖了更多人的心。
(记者 陆薇 唐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