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委会一成立,小区就开始有了变化,这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我家楼下电瓶车充电都是免费的,最近,业委会又在帮我们申请电动汽车充电桩,大大减少了自己申请跑来跑去的麻烦,让我们省了很多心。”家住南通市虹桥街道桃坞社区友谊公寓二期的吴阿姨开心地说道。
从2016年起,友谊公寓二期小区实行自治自管,自我服务,一改过去物业管理混乱的现象,破解了小区治理难题。从乱到治,该小区探索出一条自治自管的成功之路。干净整洁的道路、停放有序的车辆、装有人脸识别系统的电动大门……走进小区内,眼前秩序井然。
物业管理瘫痪引危机
“小区里停满了外来车辆,根本没人管!业主都没车位了!”“垃圾乱丢,臭气熏天,夏天可怎么办?”……
桃坞社区友谊公寓二期曾是业主口中的“脏乱差”。该小区由两幢楼组成,共计住户60余户。住户虽然不算多,却也“众口难调”。因物业费收取标准、业主利益主张难以达成统一意见,物业管理在运转过程中问题不断。电梯故障、汽车乱停、绿化枯死、垃圾成堆等问题频发,小区物业管理曾停摆过一段时间,一度导致电梯停用、监控和电网瘫痪,业主们怨声载道。2015年年底,原物业公司突然撤离。
小区探索自治新机遇
2016年,在街道及社区的指导下,小区重新选举产生了新业委会。本着小区“量入为出”的原则,业委会主任陈淑正大胆尝试用业主自治代替物业管理的模式,由业委会直接聘用保安、保洁、工程等服务人员。
彼时,小区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保洁、维修等各处都要花钱。陈淑正表示,业主自治不像物业公司要考虑盈利,物管费会全部投入小区治理中,会更大化满足业主的需求。在“众策”的管理模式下,业委会从脏、乱、差等居民反映突出的问题开始入手,重点破解停车、环境和治安“三难”问题:利用边角区增设了更多的停车位;通过协商制定出邻里和睦公约,并设置小区红黑榜,用于居民之间的相互监督。
物管费虽然保障了小区运转的日常开销,但若是遇上电梯、外立面等大件设施的更新运维,难免捉襟见肘。为此,小区业委会想方设法提高自我“造血”能力。
业委会通过盘活广告位、商铺等资源,多渠道创收,用于小区管理。同时,业委会还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子挖掘资源,把小区这个大家当作自己的小家在管理。
自管自治一段时间后,小区的环境越来越好。原来存在的问题解决了,小区内还安装了自动道闸、智能门、高清监控摄像头等。为了方便业主电瓶车充电方便,业委会在楼幢间安装了简易非机动车充电桩,给业主提供免费的充电服务。
自管自治获居民肯定
小区自治,看起来很美,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做每个决定前,小区业委会都会提前在业主微信群征求大家意见;面对业主关心的资金问题,业委会每年都对收支明细进行公示,让业主一目了然。每一笔收入都花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小区自治管理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只有自己做到了问心无愧、用心服务,业主也会将心比心支持我们的工作。”陈淑正说道。
无物业小区自治,如何能长效管理?“用心解决每一个问题。”这是陈淑正给出的答案。凭着这股干劲,这几年,该小区从物业公司刚撤离时的艰难窘困,一步步发展成业主自治的典范。小区环境越来越好、服务越来越家庭化,物业费却是从未增长。业主们从原来的抵触物业费到现在的自发主动地缴纳物业费,收缴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业委会用实事实效赢得了业主的信任和支持。
(作者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