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下午,“关爱一线牵”栏目组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竹行街道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访慰问本期困难家庭沈诗玉一家。得知我们前来,沈诗玉的外婆骑车半小时,专程从通州张芝山赶到女儿家中,向我们诉说生活的平凡与窘境。
小家脆弱不堪
走进沈诗玉家,入眼是些许斑驳的白墙,客厅摆放着简易的桌椅、一张朴素的沙发,让人顿觉空落落的。沈诗玉的妈妈王晓红见有人来便慢慢地从沙发上站起来,轻轻动了动嘴角,似是和我们打了招呼。外婆刚到家还未歇脚,就急忙捧出西瓜招呼我们坐下吃:“那是我女儿,她身体不太好,不方便交流。”
王晓红今年37岁,身形娇小,因从小患有脑瘫而丧失劳动能力。彼时,尽管家境普通,父母仍然尽己所能,将她抚养成人,并为其寻得一处归宿,组成新的家庭。然而如今,沈诗玉的爸爸长期在外打工,隔三岔五才回来一趟,只留一双母女在家,靠王晓红微薄的残疾人生活补贴维持生活。如此,看似稳固的三口之家脆弱无比,身后年迈的父母成了唯一的支柱。
“孩子的爷爷奶奶70多岁,我也六十好几了,都还在干活,只为了让小孩顺利完成学业。”谈及外孙女,她的眼里不禁流露出笑意,心里的苦也悄然“化开”了。
老人倾心守护
沈诗玉就读小学四年级。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外婆是不可或缺的温暖港湾。
上幼儿园之前,沈诗玉都住在外婆家。白天,外婆从厂里拿些针线活到家里做,奶奶骑车来往悉心照料;晚上,她就依偎在外婆身边,在外婆的陪伴下安然入睡。到了适学年龄,沈诗玉和妈妈搬到开发区的新家,陌生的环境让她一时感到无措。为此,外婆得空就往开发区跑,打点家中琐事;奶奶负责接送小孩,为她准备每日的早晚饭。到了周末,外公时常接沈诗玉母女回家待一待,分担彼此压力,共同守护小家。
与此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四个老人的身体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除了高血压等基础病外,爷爷去年检查出心脏问题,需要做支架手术,然而上万元的治疗费用令他退却,一心想着“要存点钱留给孙女”。现在,爷爷奶奶仅以拆迁补偿的生活费为收入来源,主要用于填补沈诗玉的学费及日常所需。
“孩子的爷爷奶奶也很辛苦,都不容易。好在小孩长大了,最苦的日子已经挺过去了。”外婆说。
爱中孕育花开
“沈诗玉,你觉得苦吗?”“外婆,不苦。”某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在祖孙两人的对话中,外孙女一句话“轻松”驱散了愁云。
“她很乐观,也很懂事,我讲的道理她也会听。”面对考试失利,外婆不会教,只能引导她,“不懂的要多去问老师,不能只顾面子,否则成绩还是不能上去。”她答:“外婆,我知道了。”看小孩学习上进,舅公决定送她一台平板电脑。她高兴地和外婆说:“舅公买了你就不要买了,不要浪费那个钱。”谈及未来,外婆说:“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苦一辈子;有出息了,你妈妈又要孤苦伶仃的。”沈诗玉转动脑筋表示:“我要带妈妈一起去寄宿,他们有看法,我也要勇敢地面对。”虽然只是天真的童言,但对外婆来说,小孩乐观的心态、纯粹的表达成了最好的慰藉。
外婆的手机里还记录了沈诗玉“闪光”的一面。跳舞、唱歌……视频里那个肉嘟嘟的小女孩正在发光,朝着向往的方向努力前进。
(文中均为化名)
(记者杨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