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早期养蚕以本桑为主,清光绪十二年开始引种湖桑……”日前,南通市海门区悦来镇廷奎村党总支书记吴胜桦义务担任本村蚕桑文化馆讲解员,为游客讲述海门蚕桑历史。
蚕桑文化馆位于廷奎村的农文旅项目——彩虹漾基地内,由闲置农房改造而成。2023年,廷奎村对闲置的3间农房进行修缮,并对展品、展板布局作了详细规划、设计。“蚕桑文化馆建成后,与果桑园、垂钓池、露营基地等串点成线,构成了廷奎村全新的农文旅精品线路。”吴胜桦说。
在悦来镇,像廷奎村一样,盘活闲置农房探索富民、利民、惠民发展模式,用小投入换取大民生的事例并不少见。
去年,三其村创新成立新型合作农场党支部,进一步推动新型合作农场的稻麦产业发展。为离生产一线更近,三其村租用了农场附近的闲置农房作为党建阵地。阵地启用后,党支部不定期召开各类主题会议,既学习最新的党的理论知识,又商讨解决稻麦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今年还在阵地附近添置了健身器材,供村民休闲娱乐。
9月底,海门首个村办食堂——保民村幸福食堂开业,每到中午,食堂里炊烟袅袅、饭菜飘香。“这里原本是套废弃的住房,它在成为幸福食堂前还有段小插曲。”保民村党总支书记陆丽君告诉记者,“租赁下来的闲置农房原本是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而改造,主要用于农文旅活动的餐饮服务。考虑到服务功能相对单一,便结合本村实际又做了进一步开发,做成了以为老助餐为主,其他餐饮服务为辅的村办食堂,单次可容纳50余人同时就餐。”食堂的开办重点解决了高龄、独居、空巢等特殊困难群体的“买菜难、吃饭难”问题,村民们无不拍手称赞。
(记者 黄天玲 通讯员 俞苏华 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