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我认识的寺街吗?”2月2日,农历正月初五,南通市民汪志祥重回寺街老家,文创非遗、陶吧书肆、宋代点茶、特调咖啡,一批快闪店和文旅打卡点闯入眼帘。老街巷里生出的许多“新花样”让人眼前一亮。
寺街、西南营是南通老城区里最负盛名的两个历史文化街区。春节期间,崇川区推出“来寺街西南营遛个弯儿”活动,端上传统歌舞、器乐演奏、木偶、杂技等精彩节目,吸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当天,与寺街一路之隔的西南营南关帝庙巷明清宅院内,崇川区举行“点亮寺西2025”行动计划暨“蓄力一纪·可以远矣”主题展新闻发布会,对外官宣老街区的“新打算”——在寺街上演生活,让西南营回归日常。
寺街、西南营由402个大小院落组成,基本都是平房瓦屋,随时光流逝,建筑老化严重,道路容易积水,缺少消防设施。“消防车、救护车进不来,住在里面提心吊胆。”汪志祥告诉记者,老街巷的居住条件已跟不上时代,像他一样的原住民基本都搬走了。
2017年起,崇川全面启动寺街、西南营自愿腾迁疏解工作,截至2021年,共完成三批九次腾迁,84%的原住民(约2300户)搬进新居,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老街区的公共空间得以释放。近年来,事关老街改造的各项基础性工作有序推进,寺街、西南营加速“破茧重生”。
“老街区的新一年,请大家拭目以待!”崇川区副区长陆志明介绍,寺街、西南营两大街区的“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创新”工作已全面进入“下半场”。“点亮寺西”工程于去年启动,聘请为泉州古城策划的创意团队,今年将加快推进“定下1套规划、打造3大片区、改造4条街巷、修缮12个点位、梳理一批院落”等重点工作,为市民游客呈现一个“守得住乡愁、玩得出花样”的新寺西。
□ 本报记者 贲 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