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用丹青妙笔留住老街风貌
2025-02-28 10:02:00  来源:江海晚报  

初春时节,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教师、南通市文物保护学会理事许可带着画具来到寺街写生。多年来,他以南通老城区传统建筑为对象,结合周边典型建筑进行研究,希望为南通传统建筑及文化保护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童年酷爱美术 著名画家勉励

许可出生于1975年7月,是土生土长的南通人,老家住在寺街石桥头巷9号。石桥头巷有一座已有400多年历史的袁氏古宅,走出了教育家袁运开,著名画家袁运甫、袁运生等袁氏兄弟。

“我从小在寺街长大,读小学时,每天就沿着青石板街巷走到实验小学。”许可说,他还喜欢和小伙伴们在星期天一起到天宁寺玩,静静地聆听光孝塔上的风铃声。

许可从小酷爱美术,师从师铁岭老师,陶永华老师也长期指导过他。而在少年时代,与大画家袁运生的第一次见面场景令许可至今难忘,“那天,我陪着袁老师在寺街逛了逛,他和我聊起传奇的艺术人生,勉励我努力学画”。

时光流转,2019年12月,许可跟随“中国美术南通现象”课题组赴北京拜访袁运生。“那年,袁老师已82岁高龄,但精神矍铄,在工作室里,与我们畅谈艺术。”许可说,袁运生人格魅力独特,是对中国现代美术史产生重大影响的艺术大家,也是“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象牙塔内深造 研究传统建筑

许可在职研究生就读于江南大学工业设计工程专业,攻读传统建筑艺术遗产保护与再生设计方向,现为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教师。“读研期间,过伟敏教授是我的导师。”许可介绍,过教授是博士生导师,近20年来,聚焦于江南地区城市历史街区与具有城市特色的传统历史建筑的传承设计研究。

“读研期间,我在过教授指导下撰写了5万余字的毕业论文《南通传统建筑装饰特征及其应用研究》,顺利通过答辩。”许可介绍,该文以南通老城区传统建筑为对象,结合周边典型建筑进行研究,通过梳理南通地区传统建筑类型及装饰载体特征,阐述南通传统建筑装饰。

许可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查阅历史文献、实地走访、现场测绘、调研摄像,紧密联系历史背景、社会文化等,通过对早期盐民建筑、明代至清代建筑、民国时期中西合璧建筑等风格的举例分析,在论文中呈现出南通地区特有的建筑多样面貌。

传承历史文脉 贡献绵薄之力

2018年10月,由许可负责的南通市社科联热点课题《南通市城镇化建设中传统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结题。去年9月,他应市图书馆邀请,举办《南通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讲座,向市民朋友介绍南通老城区的传统建筑。

许可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参与南通市文物普查工作,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在普查过程中不断研究南通传统建筑的在地性特征。

寺街、西南营是南通的城市之源和文化之根。许可经常与画友们到寺街、西南营写生,把老街的古韵风貌和人文故事用丹青妙笔描绘出来。许可说,凝望老街时,古朴之意扑面而来,“我拿起画笔,在宣纸上泼墨挥毫,看着水墨淋漓的画面,守护历史文脉的一份责任感油然而生”。

陶永华是南通著名雕塑家,先后参与了苏通大桥桥头《江风海韵》雕塑、濠河提升工程主题雕塑、南通地铁车站雕塑设计,用艺术手法反映时代变迁,彰显城市历史文化。“我看着许可从少年时代一路成长,他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致力于传统建筑研究、保护,为传承历史文脉贡献一份力量,值得点赞。”陶永华说。

(记者尤炼)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