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南通:以民生为笔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2025-03-04 10:30:00  来源:南通日报  

日前,正式向社会公布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做出了很多新判断,提出了很多新举措,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擘画新蓝图,更是为广大农民群众送上了政策春风和民生关怀。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则是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增强民生福祉,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基础设施建设是群众生活便利、人居环境舒适的基本前提。近年来,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下,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村实现水源净化、道路硬化、夜晚亮化、能源清洁化,我国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但我国农村地域广大,也有一些村庄因管护不善,造成路灯“失明”、自来水水质不达标、道路地基破碎等情况,既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是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群众生活品质、增进农民福祉的关键之举。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推进“四好农村路”、水利、电力、商务、文化等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保障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常言道“基础设施三分建、七分管”,建立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十分必要且迫切。可以建立协同管护新机制,推行县域统管和专业化管护,进一步使农村环境焕然一新,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

农村公共服务具有满足公共需要、保障农民权利、增进农民福祉的社会效益和政治效能,是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的“软件”,关系到广大农民能否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次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农民群众上学看病、养老抚幼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积极回应民生关切。目前,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最主要的是聚焦农村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一方面,努力消除城乡、区域、村域之间,市民、村民以及不同农民群体之间公共服务供给的差距,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衡供给。另一方面,建立功能完备、覆盖全面、响应高效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弥补农村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不足的短板,打破“地域”和“身份”限制,打通“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的服务通道,消除城乡阻隔,使广大村民能够享受齐全、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

乡村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一个个民生承诺,一项项民生实事,一张张民生答卷,最终都变成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日子。

(作者陈晨)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