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歌声之外,更需构建精神家园的“全域友好”
2025-07-24 09:37:00  来源:南通日报  

清晨的快递车厢内,京韵悠扬;分拣员的民歌从工作台飘向央视舞台;改编的歌词里,记录着“凌晨一点十五”未及视频的思念……南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歌手大赛,让我们聆听到奔忙身影背后丰盈的精神世界。这歌声,也是心声:新时代劳动者对文化滋养、价值实现的渴求,正日益强烈。

当舞台灯光熄灭,如何让这份精神追求在日常的缝隙里持续生长?南通市总工会打造江海服务“新”体系、构建外卖骑手全域友好场景的实践,提供了更深层的启示。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进门难”“休息难”“停车难”等现实痛点,更在于将精神文化关怀视为“全域友好”不可或缺的维度。

纵观南通实践,“友好”是全方位的:工作环境友好,是尊严的起点,让奔波有片刻喘息;生活条件友好(小哥医院、小哥食堂、小哥公寓),是温暖的保障,为追梦夯实基础;权益保障友好(云上网格、小站课堂、法律调处),是安全的底线,护航前行的脚步。

而发展空间友好,则是点亮精神家园的关键火炬,南通在全国率先成立“江海新才”学院,设立“江海新才”助学金;举办外卖骑手职业技能大赛搭建平台等系列举措,精准回应了骑手们超越谋生、追求成长、实现价值的深层渴望。当骑手们不仅能送好外卖,更能获得学历跃升、技能认证,甚至站上劳模领奖台,其精神归属与职业自豪感便有了坚实的依托。截至目前,全市累计11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获评市级以上五一劳动奖章或劳模,其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名,1名外卖骑手当选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

物质保障托底,权益维护筑基,精神赋能方能致远。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既是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也应是共享发展成果、绽放人生光彩的主体。南通的探索表明,构建真正的“全域友好”,必须将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拓宽其发展上升通道置于核心位置。这需要工会组织持续创新服务载体,更需要社会各方形成合力,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点亮认同之光、希望之灯。

愿政策与关爱的阳光,不仅照进骑手们风雨兼程的街巷,更温暖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房。唯有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同步构建“全域友好”,新时代劳动者的歌声才会更加自信嘹亮。

(记者彭军君)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