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2024年度“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名单,如皋市长江镇平南社区“全龄乐享”文化活动中心凭借其功能多元、服务创新、群众参与度高的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成果成功入选。
活动中心原先是社区内闲置的房产资源,周边居民众多。平南社区创新实施“文明实践+百姓会客厅”模式,将闲置房产资源焕新蝶变,打造出集思想引领、文化传承、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新型文明实践综合体,成为基层治理的“活力引擎”,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加油站”。
一面留言墙,萌发“阅读森林”
走进平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拾光书屋”的书架错落有致,暖黄的灯光下,居民或静心阅读,或在留言墙上写下心仪的书目。“以前看书得去图书馆,现在家门口就能借到书,还能‘点单’让社区采购,太贴心了!”居民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拾光书屋”的独特魅力。书屋以“你选书·我买单”的互动模式,将全民阅读的主动权交到群众手中。同时,作为“常来学习吧”共享自习室的优秀典范,“拾光书屋”为学生、上班族、老年人提供学习空间,让学习成为社区的新风尚。
“港港经”茶亭里,一杯清茶、几把木椅,居民们围坐畅谈社区事务,这里既是议事厅,也是矛盾调解站;书屋外的“法治长廊”则用漫画、案例等形式,将法律知识融入日常生活。社区书记陈建军说:“我们希望通过文化空间的浸润式设计,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素养,凝聚共识。”
一条服务链,编织“温情网格”
平南社区的文明实践阵地不仅是一处文化空间,更是一条直通民心的“服务链”。在“心灵驿站”,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驻点,为青少年解学业压力、为老人疏解孤独;“宣教大厅”里,返乡大学生助力“诚信文化进社区”活动,传播诚信故事,让诚信理念深入人心;“党员活动室”则成为红色教育的“充电站”,老党员讲述初心故事,年轻党员策划惠民项目,党群的纽带在这里越系越紧。
“以前觉得文明实践就是搞活动,现在发现它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居民张大妈对“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活动印象深刻。非遗风筝、志愿义诊、全民健身同步开展,一场活动既传承了文化,又普及了知识,更拉近了邻里情。这种“一场活动多重效益”的设计思路,正是平南社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生动体现。
一张文明派单,激活“实践拼图”
傍晚时分,“健身广场舞池”的灯光准时亮起,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居民们跳起健身操;“健身路径”上,智能器材记录着运动数据,吸引年轻人加入锻炼队伍;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的队员穿梭其间,指导科学运动方式。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场景,勾勒出社区文明实践的活力图景。
为破解“阵地空转”难题,平南社区创新“群众点单—阵地派单—志愿接单—多方评单”机制。退休教师组成“银龄讲师团”开设公益课堂,文艺爱好者组建“悦舞越美”舞蹈队定期汇演,退役军人开展“红石榴籽”爱国主义教育、“拾光萌芽”青少年文明实践队发起“文明小管家”社区巡查行动……目前,该阵地年均开展活动超百场,孵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10支,形成了“阵地吸引人、活动凝聚人、服务温暖人”的良性循环。
一颗灼灼初心,照亮“民生答卷”
作为江苏省首批“三全社区”的平南社区,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文明实践的核心动力,连续三年荣获如皋市“五星级党群服务中心”称号。在阵地建设中,社区党总支通过“居民议事会”征集建议32条,采纳“留言墙购书”“茶亭微议事”等金点子;在活动策划中,党员带头认领“微心愿”,解决困难群体就医、事实孤儿帮扶、儿童课后托管等民生关切;在空间运营中,引入社会组织提供贴心服务,构建起“党建引领、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治理新格局。
“入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谈及未来,陈建军书记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拓展‘文明实践+’场景,让阵地成为居民想来、爱来、常来的精神家园。”从文化惠民到服务升级,从空间再造到治理创新,平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书写着新时代文明答卷。(翟季姝 薛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