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淮安 > 正文
涟水县委书记时勇:抓重点攻难点 补短板强弱项 决战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11-24 09:06:00  来源:淮安日报  

与全省全市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百万涟水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涟水县委县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近年来,涟水县紧扣高质量跨越发展主线,牢固树立“人民至上、项目为王、争先创优、苦干实干”四个导向,大力实施“产业强县、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城乡一体、绿色发展”五大战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我们将紧扣‘全面性、高水平’两个基点,坚持以赶考的状态谋发展、奔跑的姿态抓落实,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日前,在接受本报融媒体记者采访时,涟水县委书记时勇说。

产业为纲,做强全面小康关键支撑

无论是全面小康还是高质量发展,都必须要有优势产业、优质项目作为支撑。涟水县紧紧围绕“做优传统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目标,全力以赴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着力构建集聚度高、关联性强、成长性好、竞争力足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

做强工业。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向“高”的目标迈进、电子电气等特色产业向“链”的延伸挺进、5G等新兴产业向“点”的突破前进,荣获全省食品工业十强县等荣誉称号。积极培育“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今世缘酒业入选“省自主工业品牌五十强”。大力推进空港产业园、食品产业园、薛行循环经济产业园、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南京经开区涟水特别合作区等平台载体加速发展。建立完善项目推进“四色销号”图、“1+4”项目长等机制,总投资100亿元的今世缘酒业南厂区扩建等一批重特大项目顺利实施。

做特农业。持续实施农业园区“四级联创”工程,成功打造百花园、百药园、百菇园、百果园等农业示范园区30个,建成红窑现代农业园和南集现代农业园两个省级农业园区,红窑镇被评为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积极推动特色产业扩面提质,初步形成以2万亩芦笋、3万亩中药材、4万亩花卉苗木、5个万亩生态高产稻麦示范片为核心的“2345”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创新构建“品牌+基地”“品牌+标准”等生产模式,积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

做活三产。加快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成功引进吾悦广场、建壹城家居生活博览中心、爱琴海购物公园等一批高品质城市综合体,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9.2%。以航空货运枢纽建设为依托,抓住连淮高铁通车契机,积极招引高端物流、电子商务等企业,全面提升枢纽经济发展水平,

(上接A1版)总投资60亿元的亚琦国际物流商贸城项目成功落户。积极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放大五岛湖、今世缘酒业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品牌效应,全县旅游业综合收入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

融合为魂,扮靓全面小康最美颜值

全面小康不仅是指人民群众收入的增长,更重要的是生活品质的提升。涟水县坚持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从城市美誉度、生活便利度、社会文明指数等多方面入手,精细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致力打造让生活更美好的美丽宜居城市。

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推动中心城区和滨河新城“双区联动”,科学布局生活小区、商贸中心、公园绿地和城市基础设施,累计投入40亿元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89个。持续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连淮铁路涟水站投入运营,滨河新城综合客运枢纽主体完工,清涟大道西线贯通,主城区至高铁站至机场“10分钟快速通道”全面建成,涟水新港二期顺利推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通过验收。先后创成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

加快镇村建设。坚持镇村精致建设与内涵提升相结合,以农房改善为抓手,注重产业导入、文化植入、服务融入、资源注入、品牌嵌入,建成农房改善项目18个,惠及群众近6000户,红窑二期、成集条河、高沟大胡、唐集联富4个项目入选省级示范创建名单,数量全市第一。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和“屋顶革命”,累计创成国家级卫生镇4个、省级卫生镇4个,高沟扁担、黄营朱桥通过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验收。

提升管理水平。放大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强化数字城管应用和智慧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标准化、网格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实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全覆盖,红窑夏楼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候选名单。突出抓好南六塘河、杰勋河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创成国家级文明镇1个、省级文明镇4个,荣获全国第十三个“中国矿泉水之乡”称号。

民生为本,擦亮全面小康幸福底色

涟水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兜底线、补短板、建机制,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制定出台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村增收实施意见、“增收十条”,创新打造“阳光扶贫超市”等帮扶载体、“飞地同创”等帮扶模式,提前一年基本完成“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任务,圆满承办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荣获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脱贫致富奖。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含金量。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民生八字经,全力办好为民实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支出70%以上。教育“三名工程”接续实施,华东师范大学涟水实验学校等成功落户,学生提优保优率连续多年全市领先。县医院创成三级医院,打造“乡贤名医工作室”14个,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不断加快群众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现代淮剧“村官三部曲”先后获得文华奖、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五个一工程奖等9项省级以上大奖。

积极涵养向上向善精气神。大力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入选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第二批试点县。打响“涟水好人·德耀安东”品牌,定期组织“涟水好人”发布和乡贤现场交流活动,涌现出各级各类身边好人6982名。探索推行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红色代办”服务新模式,确保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回应、第一时间解决。

持续营造安定和谐好氛围。深入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组织开展“法润涟水”系列活动,县镇村三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现全覆盖,创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55个、省级法治文化阵地4个、市级法治文化阵地8个。全力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金融风险防范、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工作,持续巩固全县和谐稳定大局。■融媒体记者 梁宝华 刘 华 杨丹丹 通 讯 员 于进满 孙国柱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