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淮安 > 正文
全国劳动模范朱林: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领头雁”
2020-12-14 15:46:00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镇,有一片在抗日战争年代洒满了烈士鲜血的“红土地”——刘老庄村。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奋斗,这个昔日贫困落后的村落,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江苏省最美乡村,村集体年收入超过了180万元。而带领全村百姓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正是前不久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村党总支书记朱林。

11月24日,朱林在北京接受表彰

承诺变现,刘老庄打赢“翻身仗”

2009年5月,镇领导“三顾茅庐”,把在泰州搞建筑工程的刘老庄村民朱林请回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

6月1日上任第一天,朱林提出“环境生态化、住房多层化、农民企业化、家园旅游化”的五年发展目标,“农民医疗保险、新农保、水费,全部由村集体负担,不要老百姓掏一分钱”。

老朱这一番话炸开了锅。时任村委会主任苏炳文和“两委”新班子成员七嘴八舌议开了:“这目标太没谱了吧?”“要企业没企业,要钱没钱,还欠7万多外债,拿什么帮老百姓交钱?”

为兑现承诺,朱林把自己的天元建筑公司资质借给村里,成立村天元建筑公司,又拿出50万元无偿借给村里。

书记如此,还有啥说的?苏炳文拿出20万元,村干部金益聪卖掉自家的大型机械拿出15万元……大伙七拼八凑借给村里127万元,买了一台挖掘机、一台压路机。“半年时间,127万元回本,村集体欠债也还了。”

去年,刘老庄村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过去的3000多元,猛增到了18000元。

朱林与村民代表商议村事

农房改善,村民们告别“穷窝窝”

朱林爱学习,每天早上四到六点,铁定坐在村部办公室看报读书。在他看来:“带领老百姓致富,不学习怎么能断大事、创大业。”

村集中居住点——“红色家园”建起来之前,村民散居在36个老庄台。朱林算了一笔账:拆旧房建楼房,既能为村里新增土地1200亩,又能利用城乡土地指标置换争取到建设资金,还能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一举多得。

问题是,老百姓老房子住惯了,真要住了楼房,这往后种地咋弄?朱书记的话实在,“我放着一年百十万不挣,回来一年拿几千块钱工资,图啥?大家放心,种地的事别愁。”村民金尚佐回忆,那阵子,朱书记组织开会不下30次,家家户户上门,大小道理讲了几“车皮”。

整个拆迁用时一个月,没一户闹矛盾。村民金国之说,“不服不行,如今农民每年有三笔固定收入:拿地租,按每亩850斤粮食折价,旱涝保收;拿补贴,国家种粮补贴一分不少;拿工资,在产业园上班,每月1500——2000元。”

刘老庄“红色家园”住宅小区

项目生金,红土地闯出“致富路”

担任过村支书的金国之,最常念叨的是朱林有双“飞毛腿”。

村里千亩日光能大棚的老板谢吉海是山东临沂人。“朱林想请他到村里投资建大棚,前前后后跑临沂7趟,人家才同意到村里考察。”到了村里,朱林跑前跑后,锅碗灶具、床单被褥、洗漱用品,全挑好的置办,一直忙到大棚落地生根。

项目有了,朱林又跑连云港、福建、扬州,带着村里大户边考察边招商,千亩食用菌、千亩葡萄园、千亩精品苗木园等现代高效农业项目落户刘老庄,投资10亿元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也已投产。

这些项目,不仅每年给村集体增加了上百万元收入,还掀起了外出务工青年的返乡潮,涌现出种养殖大户50多户,年收入都在30万元以上。

今年春节,朱林顶风冒雪值守疫情防控卡口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