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生态文旅区 杨洪雷 摄
扫描二维码 看专访视频
□ 本报记者 翟慎良 蔡志明
李先昭 王安琪 张晓蕊 通讯员 王武
“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全媒体新闻行动近日走进淮安。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接受省主要媒体采访。
陈之常表示,淮安将在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上,扛起光荣使命、矢志跨越赶超、追逐复兴梦想,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在长三角一体化大格局中
谋划高质量发展
记者:淮安是周恩来总理的家乡,习近平总书记曾殷切嘱托“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号召。对照这一目标,未来淮安的发展定位是什么样的?如何体现建设好周总理家乡的“象征意义”?
陈之常:淮安坚持把落实好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作为引领和动力,特别是市第八次党代会把践行总书记嘱托和赋予江苏的三大光荣使命相融合,准确把握淮安所处历史方位,积极回应淮安人民实现城市复兴的美好夙愿,确立了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绿色高地、枢纽新城”,是淮安城市的鲜明特质和建设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撑;成为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是淮安在现代化新征程上展示“象征意义”的现实载体。
围绕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未来五年淮安将重点在5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建设具有较强产业支撑力、创新驱动力和开放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形成中心城市特质彰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空间格局,三是打造独具江淮水韵魅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样板,四是开创物质和精神文明同步提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美好生活,五是构建安全底盘牢固、智慧精准高效、更有韧性和温度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这5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具有淮安特色的现代化形态。
记者:与以往相比,淮安城市发展目标从过去“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定位变化为现在的“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请问这样的转变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淮安在积极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方面又有哪些具体举措?
陈之常: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淮安紧贴长三角中心区,是中心区向北衔接联通的关键节点和主要通道。我们把淮安放在长三角坐标系中进行考量,就是要以长三角的眼界、思维、定位谋划淮安发展,更好承接长三角中心区优质产业转移、要素流动和辐射带动,加速国家战略在淮安落地,提升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地位。
淮安将认真落实省委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部署,深度对接融入长三角中心区,进一步打开新空间、激发新动能。一是坚持以交通互联互通为基础。立足淮安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快高铁、机场、内河航运、江海联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更加畅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融入长三角高铁网、机场群、港口群。二是坚持以产业协作深化为关键。找准与长三角产业发展的契合点,加大绿色食品、新型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333”主导产业对接,深度融入长三角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更好承接长三角优质产业梯度转移。放大生态文旅、特色农业等方面优势,精心组织专题推介、市场对接等活动,全力打造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生态康养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三是坚持以重点城市合作为支点。聚焦上海这个龙头,抢抓上海非核心功能产业转移机遇,强化交通物流、营商环境链接,加强与上海各层级交流,更好承接上海资源外溢。以共建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为重点,推动新一轮宁淮挂钩18项任务落实,积极承接南京科技、教育、医疗、人才等资源,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彰显台资高地品牌效应,深化淮昆合作,高标准建设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集聚更多优质台企落户淮安,着力打造长三角台商投资最佳目的地。四是坚持以体制机制衔接为保障。对标对表长三角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提高营商便利度,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全方位综合营商环境。同时,主动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深化干部交流、挂职锻炼,建立“人才飞地”,更大力度开展城市推介和“双招双引”,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在现代化新征程中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记者: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苏北地区发挥优势,努力实现跨越赶超”,请问淮安是如何理解这一新要求的?
陈之常:省委鲜明提出“支持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这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战略图谱。特别是对苏北提出“跨越赶超”的新要求,这与以往“苏北振兴”提法相比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充分体现了省委对苏北各市发展的期望和要求更高了,如果苏北不能跨越赶超,那么江苏的“短腿”就补不起来,势必会影响全省大局。
我理解“跨越赶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首先它是一个发展过程的加速;其次它是一种发展模式的跃升。具体到淮安而言,就是要努力实现“三个跨越赶超”:一是在省域内实现速度与质量跨越赶超,二是在长三角中实现特色与功能跨越赶超,三是在全国发展中实现实力与排名跨越赶超。
记者:请问未来五年淮安在实现跨越赶超方面有哪些扎实举措?
陈之常:淮安实现跨越赶超,必须用好对标找差、补短强特的科学方法,自觉对标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对标长三角一体化这个新坐标,锁定目标、聚焦问题、找准方向、谋实路径,进一步激活创新第一动力、凸显协调内生特点、厚植绿色普遍形态、走好开放必由之路、实现共享根本目的,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要以补短推动发展“上高原”,聚焦补齐产业这个淮安发展最大的短板,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不动摇,深入开展重特大项目攻坚行动,不断深化提升“101%优质服务”品牌,加速积蓄和释放发展新动能,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更好应对复杂形势不确定性,持续推动经济提质扩量。以强特带动发展“起高峰”,充分发挥文化、生态、枢纽的资源和条件优势,擦亮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4张名片,彰显生态价值、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提升枢纽能级、全面扩大开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错位竞争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在实现城市复兴梦想中
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
记者:经济的发展、城市能级的提升,归根结底是要用咱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对于未来的发展,淮安百姓也有不少新期待。面对老百姓的诸多期待,陈书记有哪些感受?
陈之常: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群众期盼城市复兴,我们推进城市复兴,目的都是为了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特别是淮安作为周恩来总理的家乡,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我们更应该学习弘扬周总理的为民情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锻造一支深怀为民之心、富有创新实干特质的干部队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扎扎实实办好群众关心的每件“小事情”,来做好增进民生福祉这篇“大文章”,让生活在淮安这片红色土地上的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通过合理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大家的梦想清单一定会和城市的复兴梦想一道变为美好现实。
记者: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您心目中实现城市复兴梦想的淮安,会是什么模样?
陈之常:我们相信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运河之都”“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繁华盛景一定会在淮安大地鲜活重现。那时候的淮安,时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五湖四海朋友近悦远来、流连忘返;天天物畅其流、货通天下,四面八方资源广泛汇聚、交融赋能;处处经济繁荣、社会和美,作为周总理的家乡人感到分外自信、由衷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