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淮安 > 正文
淮安市淮安区大东村:芡实“种出”的美丽村庄
2022-01-25 10:22:00  来源:淮安日报  

昨日,记者来到淮安区车桥镇大东村,看见一幅秀丽的乡村田园美景——屋前是整洁的水泥路,屋后是干净的沟渠、清澈的河水,屋旁是设施健全的文化健身广场。放假的孩子三三两两地在广场上嬉戏。

从村口振兴桥开始,村党总支书记彭寿芬带着记者感受大东村的振兴之路。“2004年,村集体一分钱没有,到年底发工资全靠贷款。第二年年中,收点钱还上贷款,到年底再借。”彭寿芬告诉记者,大东村集体虽然没钱,老百姓收入还可以。

彭寿芬口中的“老百姓收入还可以”,缘于养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村老百姓几乎家家户户养猪,2年出5窝猪,能挣几千块钱。”就这样,大东村家家户户门前建起了猪圈,大东村村口当年还竖起了母猪繁育基地的牌子。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养猪不太挣钱了,不少猪圈也废了,村民便出门打工。彭寿芬指着百姓门前整齐的绿地告诉记者:“前些年这边全是高低不一的一排排猪圈,一到下雨,路上连脚都没处放。”

“拆猪圈有阻力吗?”“有阻力,不过更多的是支持。”彭寿芬说,除了村里给补贴外,更是因为不少村民看到了新“钱景”——种植“水中人参”芡实。

2015年前后,大东村村民开始陆续种植芡实。村民王宝元原是养猪大户,2017年开始流转土地种植芡实。“我流转了200亩,每亩纯收入1000元。”在王宝元看来,种芡实比养猪挣钱多。越来越多村民参与到芡实产业中。“现在工人都不够用的。”王宝元给记者讲了一个小细节——中秋节、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作为大户,他要给工人包红包,“春节得包500元,指望人家明年还来你家干活!”

彭寿芬告诉记者,全村2700亩土地全部流转种植芡实。收割芡实的那两个月,工人每天工资能有260元,哪怕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干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两个月下来也能挣万把块钱。

大东村再也不用贷款发工资了。芡实加工村集体收入10万元、红膏蟹养殖村集体收入6万元、土地流转村集体收入13.5万元……彭寿芬说,如今村集体年收入达40万元。

“锅里有了,碗里才能有。”临近春节,彭寿芬准备给村里的老党员、老军人、困难户包个红包,“大家一起红红火火过大年!”展望来年,彭寿芬说,准备把村里“三纵四横”的道路修一修,让美丽村镇更宜居;把村里的“一泵八桥六涵”清一清,让村里的水循环起来,芡实质量就能更高。

离开大东村时记者看到,早年竖立繁育基地牌子的地方已经竖起了民主法治村的牌子。变化当然不止于此,大东村还是江苏省卫生村、淮安市文明村……产业结构一变,蝶变出了美丽村庄。■融媒体记者 李 蓉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