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串、凉皮、砂锅……暮色四合,涟水县常青路疏导点上灯光璀璨,小摊一家挨着一家,飘香的特色小吃,不时吸引路人驻足。没有垃圾遍地,不见油污横流,有的是布局整齐、环境整洁。曾经,流动摊点治理的“难点”,如今成为城市管理服务的“亮点”,这一切,源自涟水县精细管理的创新举措。
从“临时游击”到“长期驻点”
灶台上,肉串一下锅,瞬间滋滋作响,杨姐换了双长筷子不断拨动,不一会儿,诱人的香气散发出来……“五元,扫码付了!”这是杨姐晚上的第22单生意,“小本生意,一天挣个两三百元不成问题。”以前,杨姐“练摊儿”的日子可没这么惬意,“像游击队,今天换这里,明天去那里,见到穿制服的,立马就得跑。”要想生意好,必须去繁华的地段,去得多了,必然带来卫生、交通等问题。
当方兴未艾的“夜经济”遇上城市管理,如何实现鱼与熊掌兼得?涟水县按照“便民利民、合理布局、疏堵结合、规范管理”原则,统一规划设置常青路和同乐坊两个疏导点,在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商户可以免费申请经营(按申请时间排序,低收入户等优先)。记者注意到,这两个疏导点都集中在城市繁华区,小摊主的进驻让周围商户的生意更红火了。
从“野蛮生长”到“文明有序”
LED屏滚动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居民、方便生活”的标语格外醒目,摊主姓名、经营项目、联系电话等内容一目了然……晚上8点,涟水县金城社区流动摊疏导点进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人流如织、烟火升腾,清爽的文明新风吹进了“夜经济”。“文明摆摊真是好处多多!现在这里成了市民打卡地,聚起了更多人气!”摊主张先生表示,文明有序的疏导点,给经营户带来更多财气。
摊点统一规划后,如何做到文明有序经营?涟水县一手松疏导,一手严监管。该县出台《关于设置并规范管理城区临时疏导点有关事项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专门召集摊主进行座谈,对《规定》进行解读。据介绍,《规定》共11条,既有卫生、健康、防噪等准入要求,更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如果经营户违规经营或者被投诉举报,第一次予以指导帮助,给予警告并备案,第二次依法进行处罚,第三次对其予以取缔。如此,执法有据,提前告知,充分沟通,久而久之,文明经营成了很多摊主的行动自觉。
从“被动他管”到“主动自治”
晚上12点半,人群渐散,到了收摊的时候。常青路疏导点5号摊主于飞最后一个收摊,她收拾完桌椅板凳,又拿起扫帚,仔细打扫公共区域卫生。“我们17个摊主轮流值日打扫,环境好了,顾客更愿意来了。”于飞说,摆摊“合规”,从临时变长期,让摊主更有主人翁意识。
规范经营,靠制度监督,更需自我管理。城管执法队员人数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实现长效管理,必须依靠摊主自身。据介绍,疏导点建立值班制,每天安排一名摊主全面负责和监督摊点周边的卫生、秩序、安全,有效激发摊主主观能动性,提高疏导点自治能力。疏导点自治,不仅提升了管理效能,更降低了摊主经营成本。“以前,是请专门的清洁工负责卫生,我们要给不少保洁费;现在,我们自己动手,费用省了,收益也提高了。”一位摊主说。
文明有序、规范经营,“烟火气”越来越旺,“文明味”越来越足,涟水县城市管理正实现管理者和经营者“双向奔赴”,共同守护城市文明。
■融媒体记者 刘 华 王 舒
通 讯 员 孙国柱 喻 敏羊 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