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清明节人们会做些什么呢?”“扫墓,祭拜。”“吃青团。”……4月2日上午9点多,楚秀园淮善园广场热闹非凡,淮安市淮海小学一(4)班的学生们在老师和清江浦区城河社区志愿者的带领下,学习清明节的相关知识。为了让孩子们沉浸式学习清明习俗,城河社区志愿者陪伴孩子们一起春游踏青,还现场手绘七彩风筝。“我们希望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传承民俗技艺中让传统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生根发芽。”清江浦区城河社区党委书记刘庆丽说。
为了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让大家体验传统习俗,4月2日下午,清江浦区花街社区联合市图书馆、清江浦区文明办共同举办“花街好春光,清明‘趣’踏青”民俗文化体验活动,现场市民及过往游客积极参与。书香清明忆往昔,市图书馆以书为媒,带领大家共读《北上》,共赴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之旅。寻味清明品艾香,揉面团、包馅料、搓青团,一场青团手工制作体验活动在欢声笑语中进行。大家互相分享制作青团的趣事,并热情地向过往市民及游客赠送新鲜出炉的青团。趣游清明讲文明,活动现场,花街社区工作人员向过往群众发出清明文明祭祀倡导,通过有奖竞答形式,普及“清风十礼”知识,呼吁大家同做文明生活的倡导者、践行者、宣传者。
祭英烈 丰碑砺初心
松柏苍翠寄哀思,丰碑矗立祭忠魂。4月2日,清江浦区淮海街道黄河南社区党委携手江苏绿航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组织共建单位在职党员、社区老党员及社区工作人员40余人,赴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先烈志,共筑党建魂”主题活动。扬州革命烈士纪念馆内一件件泛黄的遗物、一张张斑驳的老照片、一帧帧珍贵的影像资料,诉说着革命先烈们在烽火岁月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往事。“清明时节,我们来到这里,不仅是对先烈的追思与缅怀,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和精神的传承。”黄河南社区工作人员陈冬冬说,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他既要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更要在基层治理中用忠诚和担当筑牢社区网格的“红色堡垒”,为建设更加和谐、幸福、文明的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清明节前夕,淮阴区丁集镇五里片区关工委组织“五老”同志、代理家长、留守儿童等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爱国精神”主题活动。在八十二烈士墓前,大家聆听82位勇士为掩护地方党政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与千余日伪军血战到底的英勇壮举故事。听完故事后,孩子们表示,要珍惜当下、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日前,清江浦区水渡口街道福州路社区党委组织社区老、中、青三代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赴洪泽区西顺河二十六烈士陵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主题党日活动。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烈士陵园庄严肃穆,全体党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整齐列队,重温入党誓词,向烈士敬献花篮,默哀鞠躬,向长眠于此的二十六烈士致以崇高敬意。在烈士事迹陈列馆,大家一起追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清明节前,我们老、中、青三代党员同行,旨在通过缅怀先烈,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社区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树新风 “云端”寄哀思
“敬礼!”4月2日,在市军休干部张登灜老人家中,当看到电视上出现抗日英雄杨靖宇的画面时,94岁的老人肃然起立,举起微微颤抖的手,用一个标准而崇高的军礼表达自己对英烈们无私奉献和英勇牺牲的最高敬意。清明“云祭扫”让这位行动不便的老兵不出家门,也能隔空遥寄哀思。
4月2日,淮安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简称市军休所)根据军休干部多数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等实际情况,组织军休干部和全体职工开展“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通过可视化、交互性、代入感强的“云祭扫”方式,共同缅怀英烈。
观看红色影像,追溯英雄征程。活动以观看纪录片《天地英雄气》拉开序幕。通过屏幕,大家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一位位抗日殉国将领和一个个英雄群体的事迹,让大家为之动容,并汲取奋进力量。市军休所向军休人员和全体职工发出倡议,倡导大家积极参加线上清明祭英烈活动,通过线上祭拜、献花、点烛、留言等方式,在清明节遥寄对英烈的缅怀之情,表达对英烈的敬仰之情。“本次线上清明祭英烈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大家在参与的同时,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市军休所所长乔娟说。
■融媒体记者 秦艳艳 王磊 徐薇
通讯员 姜玉华 陈海洋 牛日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