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正文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盐城路径”
2024-12-16 15:42:00  来源:盐阜大众报  作者:何欣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全省首项世界自然遗产、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全球第一处保护迁徙网络重要栖息地,盐城黄海湿地是大自然赐予的礼物,在守护好这一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挖掘其生态人文价值,对建设与发展生态文明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我市要在更大的视野和更深的问题意识中建立独有的生态人文叙事。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开辟城市文化的生态的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发挥地理优势,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将发展黄海湿地与历史人文叙事相结合,开辟城市文化的生态维度,丰富地方生态文化理论,培育市民生态文明价值观,探索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盐城方案”。

以中国式现代化为逻辑,开拓以生态为中心的人文叙事。中国式现代化立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黄海湿地等生态自然带是长江、黄河、海洋千年来相互“对话”形成的独特地貌。地理与人文并生,历史曾出现过捍海筑堤的范仲淹、殉国抵抗的陆秀夫、忠贞不仕的宋曹,至近代又诞生浴血奋战的新四军“铁军”,造就盐城大地地灵人杰的生态人文精华。盐城籍作家、学者曹文轩的代表作《草房子》用文学叙事描摹了湿地水乡传统与现代“多声部”交融的革命历史画卷,展现了盐城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基于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宣传生态旅游,升级文化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开拓以盐城黄海湿地为中心的人文意蕴,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形象影响力的重要发力方向。

融合地理、历史与文化,打造城市空间诗学。中国传统崇尚“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追求返璞归真的精神审美,这是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精髓。盐城拥有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生态资源,将自然赐予的自然资源打造成现代人亲近自然、释放压力的开放空间,离不开空间诗学的介入与阐释。在汉语语境中,“曲水流觞”“小桥流水”等令人神往的词汇是古人创造的空间美学,应借鉴传统智慧,挖掘地域人文资源,围绕湿地、滩涂、海盐、枯枝牡丹、丹顶鹤、麋鹿、勺嘴鹬等,提炼城市文化符号,建设以黄海湿地为代表的人文生态景观走廊,突出黄海湿地世遗品牌内涵,赋予自然生态以诗学观照,将生态诗学主题内化于城市地标、街角商圈、生态景区、公共空间,凸显城市个性,创造生态与人文交叉的美学范式。同时,借助微信公众号、大众点评、同程旅游、抖音等载体,推出生态自驾或徒步路线、“民宿+民俗/非遗/美食”模式生态古村落、淮剧体验活动等,深度融合空间诗学的理念设计,打开人文盐城生态旅游的新境界。

(作者为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博士)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