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潇 记者 赵亮) 近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际湿地保护组织共同开展“江苏盐城沿海越冬水鸟同步调查”,以期全面掌握该区域越冬水鸟的种类、数量及分布状况,为系统科学地开展湿地保护提供依据。本次同步调查于2024年12月25日至26日进行,并于2025年1月21日至22日开展验证性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目15科75种15万余只,其中多种珍稀鸟类数量呈增长趋势,反映出盐城沿海湿地保护成效显著。
盐城滨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驿站,拥有全球最大的野生丹顶鹤越冬种群和野生麋鹿种群,以及数量最多的过境勺嘴鹬。本次调查区域覆盖盐城沿海主要滨海湿地,包括盐城国际重要湿地全境、珍禽保护区全域、东台条子泥湿地、盐城沿海各港口及境内重要入海河口,确保调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为确保调查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保护区邀请国内外鸟类保护专家开展两场水鸟监测调查培训,保护区全体职工以及江苏省林科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盐城师范学院等院校的志愿者参加培训,共同交流水鸟监测经验,探讨和制定调查方案。
本次调查覆盖盐城沿海62条样线和58个样点,由16个调查小组65名调查人员在两天内高效完成。调查共记录到丹顶鹤、青头潜鸭、东方白鹳、白枕鹤、白头鹤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白琵鹭、灰鹤、斑头秋沙鸭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旗舰种丹顶鹤越冬数量达547只,创近9年来新高,较上一越冬期增长7.6%。东方白鹳、白琵鹭、灰鹤、斑头秋沙鸭、卷羽鹈鹕等重点鸟类数量大幅增长,其中东方白鹳数量超1200只,白琵鹭超1000只,灰鹤超9000只,均创历史新高。此外,调查中还发现了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青头潜鸭和国内罕见鸟种环颈潜鸭。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湿地生态系统和鸟类保护方面成效显著。长期以来,该保护区通过加强栖息地保护、开展生态修复、严格执法监管等措施,为候鸟提供安全、适宜的栖息环境,使得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在此停歇、越冬。未来,该保护区将继续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全球候鸟保护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