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甘港村,碧水环绕,绿草如茵。漫步村中,青砖黛瓦的传统民居与现代化社区相映成趣,游客在百坊园体验传统手工艺,村民在“美丽庭院”里修剪花草……作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东台市五烈镇甘港村以乡风文明为底色,以农旅融合为路径,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历史传承
守护文明根脉
中国·东台村史馆是甘港村的文化地标,也是文明传承的“活教材”。这座占地2600平方米的展馆,陈列着土地改革以来的2300多件实物、4400多张资料图片,从传统农耕到现代生态农业,从红色基因到乡村振兴,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中国村庄的变迁。
“村史馆不仅是游客了解甘港、学习农村发展的窗口,更是村民的精神家园。”甘港村党委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刘怀仁介绍,近年来,甘港村通过村史馆开展党史教育、家风家训宣讲等活动,将红色基因与文明乡风深度融合。展馆内,《甘港道德歌》的旋律时常回荡,这首由村民自编自唱的歌曲,将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价值观融入歌词,成为村民口口相传的“文明公约”。
在村史馆的互动体验区,年轻游客正在体验脚踏水车、石磨豆浆,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村民朱来兵说:“年轻人在这里触摸历史,老一辈在这里回忆乡愁,村史馆让文明有了传承的载体。”
农旅融合
奏响振兴乐章
从村史馆向东步行百米,便是甘港村的核心景点之一百坊园。酒坊飘香、豆腐坊热气腾腾,游客在传统作坊中体验手工制作,感受“甘港老家”的乡愁记忆。据景区负责人介绍,百坊园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50余家,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生态与产业的融合不止于此。甘港村西南侧的惜禾桃园内,微微春风下,满树桃花摇曳生姿,似乎在传递着春的蓬勃力量,也预示着今年又将是丰收的一年。“甘港大米”“锦绣黄桃”等绿色农产品依托电商平台远销全国。
生态优势更转化为发展胜势。甘港村通过河道整治、秸秆综合利用、光伏路灯全覆盖等措施,打造“水清岸绿、路畅景美”的宜居环境。近几年,新农人吴舒涵的惜禾桃园因道路升级游客倍增,“以前路窄车难进,现在旅游公路修到门口,采摘旺季接待量明显上升。”
依托中国·东台村史馆、百坊园、百果园、百草园“一馆三园”的旅游资源,甘港村乡村旅游成为强村富民的新引擎。同时,甘港村还拥有纺织、麦芽、橡胶密封件等特色产业,100多家在册企业共同奏响了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乐章,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共建共享
描绘幸福图景
乡间小道干净整洁、美丽的庭院让人赏心悦目。记者来到村民蒋珍所家,她家四年前被评为五星级美丽庭院。走进院子,繁花似锦,今年新增的四棵月季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枝繁叶茂,院子里的各类花卉充满生机。蒋珍所介绍说,家门口的小花园生态又实用,现在邻居常来讨教种花技巧,大家互相帮忙设计庭院,生活充实而有趣。
“能被评为五星级美丽庭院,我们全家都很自豪。”蒋珍所笑着说,“平常我在离家不远处打工,下班后养花种草是我每天的乐趣。村里号召我们做好庭院美化、垃圾分类,整洁的环境对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有帮助,环境美了,串门聊天、锻炼身体都更有滋味,这才是文明乡村该有的样子。”
在甘港村,像蒋珍所家这样的星级美丽庭院还有很多。为了推进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甘港村推行积分制,村民通过参与庭院美化、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活动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极大激发了村民参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甘港村作为省新型婚育文化培育试点,村妇联充分发挥妇女议事会、红白理事会职能作用,定期开展婚俗宣传活动,破除遏制婚嫁陋习以及天价彩礼等不良风气。3月24日下午,一场新型婚育文化宣传活动在甘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行。活动中,甘港村妇联主任陈程通过生动的讲解,引导村民特别是年轻人树立尊重生育、适龄婚育、优生优育的新型婚育观念。陈程介绍说,甘港村妇联定期组织乡风文明讲座等宣传活动,以此推动甘港村婚育文化全面升级,促进甘港文旅与婚育文化的融合发展。希望好风气能一直传下去,让甘港更有人情味、更有精气神,共建文明“老家”。依托甘港景区的平台优势,村里还定期组织村民参与婚育文化实践活动,如婚育知识竞赛、家庭亲子活动等,在潜移默化中将新型婚育文化融入群众生活。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不断强化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刘怀仁表示,甘港村作为全国文明村,常态化开展“传家风、树新风”活动,组织好“文明家庭”“好邻里”评选,大力倡导乡风文明,做到内练素质,外树形象,将甘港村建设成更高层次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记者 宋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