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牵着民生,连着文明。近年来,大丰区多措并举、因地制宜、积极引导,通过完善设施设备、拓宽宣传渠道、创新考核机制促进垃圾分类各项工作有效落地,居民参与度大幅提升,垃圾分类正逐渐成为引领社会文明的新风尚。
走进香堤雅郡小区,只见道路整洁干净,环境优美宜人。沿着“可回收收集点”的指引标志往东走,一套“高大上”的垃圾分类智能投放设备格外引人注目。这套设备主要分为可回收垃圾箱、有害垃圾箱。其中,可回收垃圾箱有4个投放口,分别是纸张、塑料、金属和玻璃四大类。投放口一侧的宣传栏,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的意义、回收操作流程、垃圾分类小知识等。“我家有小区发放的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叔叔阿姨会上门讲解如何分类。”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黄雅欣一边按照分类要求投放垃圾,一边讲得头头是道,“玻璃、塑料、纸都是可回收物;过期药品、打火机是有害垃圾;废旧纺织物、动物粪便等都是其他垃圾。”
“进行垃圾分类后,看似无用的垃圾也是宝!”居民刘阳手提垃圾袋,按下回收箱上的分类按钮后,对准扫描口刷卡,对应的回收箱门便自动开启。把垃圾放入对应的投放口后,刘阳用卡上的积分兑换了一瓶洗衣液。为了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小区里还建设了环保驿站,实行分类投放积分奖励、兑换生活用品等激励措施,有效推进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
垃圾分类投放的成效,取决于居民意识的提升,最终让分类投放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建立智能垃圾分类箱后,居民的环保意识提升了,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大幅提高。”据工作人员朱丽丽介绍,该小区已有超过一半的居民使用积分卡主动参与垃圾分类。 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针对部分居民不熟悉使用方法的实际,主动向居民演示垃圾分类的操作流程,并详细讲解各类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倡导居民保护环境,动员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更好地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丰区智能垃圾分类箱体已覆盖新德社区7个小区,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已超半数。城管部门定期进行巡察监督,监督内容包含宣传发动、垃圾分类设备设施考核、收运体系考核、台账考核等,确保垃圾分类发挥应有作用。区城管局副局长杨毅告诉记者,小区试点投放智能垃圾分类箱的目的在于引导市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但投入和维护成本较高。关键在于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同时需要各部门联动,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城管部门将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群众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文明城市创建增添力量。(韦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