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大丰 > 正文
大丰:内外兼修气自华
2020-06-28 10:23:00  来源:大丰日报  

  没有了垃圾散落蝇乱飞,没有了污水横流刺鼻味,也不见门前屋后杂草堆,取而代之的是水清岸绿,屋舍俨然,瓜果飘香。近年来,万盈镇坚持内外兼修、常态长效,举全镇干群之力,下足绣花功夫,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启人居环境“美颜”模式,一个“面子美、里子实”的新农村勾勒成型。

  每天清晨6点,该镇万盈村的周德才已忙碌开了。他开着一辆三轮电动车从自家出发,一路途经该村三组150户村民家门口,将放置在那里的垃圾桶进行垃圾分类收集,随后运到位于村部的垃圾分类处置点,整场风雨无阻的“晨练”用时2个多小时。

  作为大丰区农村垃圾分类处置试点村,该村给每个村民小组配备1名垃圾分类收集员,并在村部建成日处理能力达1吨的有机垃圾厌氧发酵设施,为全村750户家庭找到了可腐垃圾的好“归宿”。村干部顾玉亮介绍,收集员将垃圾送到这里后,可腐垃圾直接进入有机垃圾投放口,进行厌氧发酵变成沼气,输送给处置点周围10多家农户作为生活用气;不可腐垃圾则投放到村部路边的垃圾箱,由专门保洁人员运到镇垃圾中转站处理。

  据了解,该镇共有万盈、沈灶、益民3个垃圾分类处置试点村。如今,家家户户门前摆放2只垃圾桶,村民将生活垃圾按可腐和不可腐进行分类投放,已成为一种习惯和常态。“垃圾分类真的很有必要,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能变废为宝,方便附近居民用气。前年我家用上了垃圾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这为我节省了一笔生活开支。”万盈村村民冷长乐说道。

  每到粮食收获季节,秸秆处理总会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面对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该镇突出疏堵结合、源头治理,为秸秆找到了好去处,让“丰收的喜悦”不再伴随烦恼。今年,该镇共有夏粮面积11.9万亩,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232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全部配备切碎装置,麦浪翻滚中,“铁牛”欢唱,所到之处,秸秆全部被切碎实现全量还田。在双星村秸秆收储点,记者看到一台农用抓草机麻利地将油菜秸秆“抓”放到指定处,工人们娴熟地用叉杆将秸秆送上输送带。经过机械快速粉碎、打包,一捆捆紧实的秸秆方块被“吐”了出来。针对油菜秸秆不易腐烂等问题,该镇则动足脑筋,综合施策,一方面,依托镇政府投资建设的秸秆收储点和119个临时堆放点,组织各村或动员村民收集油菜秸秆,统一运到收储点进行打捆,销往外地编织厂、饲料厂和发电厂处理。另一方面,将油菜秸秆集中运到林带里的空隙地,利用梅雨季节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加速油菜秸秆腐烂,使其变为有机质,为成片林提供充足养分。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厕所革命”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环节。在殷灶村五组,谈起家里厕所的变化时,黄桂兰老人笑逐颜开,“以前总认为‘那么脏的厕所要从院外挪到屋内得多脏啊’。后来,镇村干部反复做我思想工作,厕所不仅‘搬’到了屋里,还改成了水冲式马桶,干净卫生又舒适,真的不一样!”

  今年,该镇结合实施农房改善,加快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粪污治理,确保全镇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5%。同时,分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大公厕建设力度,确保公厕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年内新建改善农村公厕5座。如今,农村改厕不仅是“硬件更新”,更是一场农民卫生习惯的“革命”,它正潜移默化地滋养着乡风文明的土壤。

  借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东风,该镇借景造势、点墨成金,激情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走出了一条“农旅文”融合发展的路子。依托万丰绿茵现代农业示范园,积极推进农业资源与旅游要素、人文底蕴深度融合,精心打造“农旅文”特色基地,催生“美丽经济”,让群众收获了丰厚的生态红利。目前,该园区已入驻16家农业企业、2家旅游公司和1家物流公司,吸引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也让数以万计的万盈农民在产业链上鼓起了“口袋”。田园栖居、口袋殷实、精神富足,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在这里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叶东升 张静思 冯永忠)

责编:陈璐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