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东台 > 正文
江苏东台:乘风破浪的大学生们--我“折腾”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2020-06-28 09:30:00  来源:东台日报  作者:记者 班雪凡  

如果你是星,乌云只能遮挡你的亮,却不能阻止你发光。

这是戴盛校园时代的最后一个假期,与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没有泡在图书馆里查找文献,没有通宵在实验室修改毕业设计,也没有四处奔波参加社会实践,当然,如果没有新冠肺炎疫情,他也早已在心仪的企业工作。“去年12月收到应聘企业的录用通知,本来打算寒假就去报到实习的,一切都泡汤了。”

但泡汤的是原计划,而不是他的假期。

看到复工复课的通知一推再推,戴盛果断做出新的安排,被迫足不出户的日子里,他每天除了协助老师做好同学们的健康申报,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完善亭湖区共享汽车停车场的毕业设计和论文答辩,偶尔闲暇的时光,他会玩玩吉他或者跟老爸在“学习强国”上PK答题,生活节奏紧凑,日子井然有序。

做个“宅男”,确实有点难为他。

戴盛就读于盐城工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从上大学起就不是一个“安静”的男孩子,活跃于学校各个社团之间,热衷于各种社会实践,每逢寒暑假回家,他都会主动搜寻社会公益活动,不放过任何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戴盛不仅成功竞选并胜任学院学生会主席一职,还积极向家乡团组织靠拢,担任了第五届东台籍大学生驻外团工委青年发展部长,汽车4S店售后顾问、新生辅导员助理、大学生兼职团干部……丰富的校内外活动接二连三,他乐此不疲,享受其中。

“受疫情影响今年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很多同学都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 这几天戴盛又多了一项任务,帮同学们搜索就业信息,做好毕业生离校工作,其实他已经具备了离校资格,公司正在等他随时报到,但因为身担学生会主席一职,他打算“工作”到月底正式卸任。“毕业季转眼就到了,没有毕业典礼,还好可以拍毕业照……”6月7日中午12点55分,戴盛发了条文配图的朋友圈,三个阳光青年,穿着毕业礼服,端庄地站在教学楼前,用微笑定格了四年的大学光景,并与它正式道别。

一个漫长得模糊了寒冬盛夏界限的假期里,有人熬夜追剧,有人通宵游戏,有人苦练专业,有人兼职赚钱……生活的现状每个人都在面对,原地休息就落后,弯道超车就有收获,这很公平。血气方刚的年纪,手里攥着的满是选择权,当真要过保温杯泡枸杞的“退休”生活吗?

游潇然说她绝对不会。

爱美、爱猫、爱聚会,如果只看游潇然的朋友圈,很难想到这个满屏都是吃喝玩乐的女孩子,从上大学起就开始独立生活了。

4岁学琵琶,小学5年级通过专业十级,高考顺利考进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今年读大二的游潇然,靠才艺足以养活自己。每逢周末或寒暑假,她的身影就会在南京各个琴行之间来回切换,满满的课程安排,让她一个月能有5000多元的生活收入。“吃、穿、住、用、行全部都靠自己,上了大学我就没有跟家里伸手要钱。”游潇然说,正常情况2019年的寒假她依旧会留在南京代课,但疫情的出现让她暂时“失业”,将近3个月没有经济来源,开销只能吃老本。

在家“闭关”的日子里游潇然可一点儿没闲着,每天除了按时上网课,大部分的时间用于“修炼”,虽然已经是一名专业的琵琶手,拥有着16年的专业素养,但距离她心中炉火纯青的地步还差很多,2个小时的训练是她给自己定的最低底线。

4月中旬,学校终于来了新通知,在返校但要封闭和不返校随时报备中,游潇然选择了后者。五一过后,她打包好行囊回到了南京自己租的房子里,为什么急着回去?不仅为了生活,还有一份责任,“有几个孩子马上要考级了,虽然今年考试方式有改变,但没有老师督促肯定是不行的。”现在的游潇然又忙了起来,周一到周五在家上网课,周末从早上8点一直代课到晚上7点,每天还有两个小时的训练,偶尔接个商演,偶尔参加个音乐会,充实的生活让她再次找到了自我。

自律的人,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这个不同寻常的假期,他们除了在学习上收获了一些进步,技能上增多了一些长进,更对人生多了一些感悟。

丁敏莘是徐州工程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原本的计划是用一场旅行来填充假期,目的地正是武汉。四个月后的今天,当他再回头看这个假期时,才发觉后来的样子一点不比原计划差。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到防疫一线做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丁敏莘说,春节疫情蔓延最快的时候,他整个人都闷闷不乐,每天会刷好几遍新闻,密切关注着疫情的动态,看到有新增病例就跟着紧张,“因为我平时就经常参加公益活动,所以当时虽然心里有顾虑,但还是想着能做些什么。”

在看到“火神山”“雷神山”迅速建成后,在看到年轻的医生护士裹着厚重的防护服奋战在一线后,在看到学校希望大学生走进社区为疫情防控作贡献的号召后,丁敏莘的内心突然有了觉悟:要到防疫一线去帮忙。

这边丁敏莘在寻找到一线工作的机会,那边团市委刚好在召集进社区服务的大学生。3月17日上午,找到组织后的丁敏莘和其他几位大学生一起走进了望海小区、泰山寺和德润广场,耐心地向市民宣传防疫知识,普及卫生常识。疫情之下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有风险他们一一列举,详细解释,看到没有佩戴口罩的老人,便走上前教老人如何正确佩戴,“有些老人戴口罩的意识特别薄弱,他们觉得没必要,戴着不舒服,我们就不停地给他们讲。”

如果你正在进行着一件极为正能量的事情,你会为自己的所为而感动 ,然后带着那份力量继续前行,就像是方舱医院里教病人一起扭大秧歌的援鄂医生,推着老爷爷看日落的白衣天使,相互约定学校再见的师生“病友”……这些感人的故事不停地激励着丁敏莘,让他深深觉得自己在做的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

徐州医科大学药学专业的许思源说,看到医护人员和科研工作者为了守护人类健康做出巨大牺牲后,她在药物研究上深造的心也更加坚定了。

整个假期里,许思源一步一个脚印地跟着网课走,密集的课程安排没有留给她太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就算是有空余也要抓紧完成作业。这期间,学校举办了系列关于新冠肺炎的知识讲座,邀请到援鄂护士近距离与同学们分享战“疫”故事,许思源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想尽快把学到的知识普及给更多的人。“如果一线需要我,我义不容辞。”这个95后的女孩信誓旦旦,清澈的眼眸里充满着坚定,誓要苦研所学,在医学领域造福人类。

安逸还是奋斗,放纵还是自律,出题的是人生,作答的是自己。

这不再是心灵鸡汤。疫情让假期变得不同,假期却让他们变得不同,那些快要从骨子里渗出来的青春热血,被他们用作是提升自我的无限力量,动能转换内能,自律兑换出彩,这样的东台后浪,很棒!

后记:

整个采访过程中,大家有两处极为相似的地方。一个是预约采访的时间,几乎没有人是一次预约能成功的,大家有的在企业开会,有的在上网课,有的在赶推文,这种被暂时“拒绝”的感觉让我反而很舒服,每个人都那么努力,我不能去打扰他们,甚至觉得有点自愧不如。另一个是对假期有何收获的回答,大家一致认为是陪家人的时间多了,被迫困在家里时他们才注意到,妈妈的白头发多了,爸爸变得爱睡觉了,他们戴上了老花镜,走路也有点弓腰了……然后他们意识到今后要更爱家人,给予更多的陪伴。

他们在感悟、在成长,在阳光与荆棘并存的道路上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无畏前行,想用何冰在《后浪》中说的一句话送给他们: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加油!

责编:盐城东台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